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6803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养兴趣 发掘潜能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培养、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现就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方面谈谈我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观看课件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你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课件影片,如鸦片战争 我的一九一九 世纪的悲剧等, 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观看,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又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

2、德品质 二、听讲故事 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在补充一些文学的或者民间的传说一些故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比如讲到爱国诗人屈原时,我给学生讲民间流传的故事。屈原看到楚怀王的昏庸,楚国的危亡,自己强盛楚国的志愿难以实现,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就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表示对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结合乡土史进行教学 2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浓厚的感情。因此在讲课时,适时插入一些涉及家乡的史事,不但能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情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三国时期历史时带领学生到南阳市参观武侯

3、祠 ,听取讲解员讲解,真切地了解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有关历史事件人物风貌,然后又讲述火烧博望坡的传说故事。联系语文课出师表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写作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 ,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让思维驰骋,联系今天水土流失,乱砍滥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

4、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让全校师生一览他们的风采,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五、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 教学中,如果能教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不但能提高他们3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马克思的出生时间是 1918 年 5 月 5 日,我用谐音法给学生说“一巴掌一巴掌打下去,你捂也捂不住” 。再如出使西域的班超和汉书作者班固容易混淆,我对学生说“出使西域是走着去的。说

5、着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走”旁特别突出的“超”字,学生马上醒悟,是班超出使西域。还有口诀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兴趣。 六、建立师生感情,课堂解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能培养学生问难,教师乐于给学生解疑,这是优质课教学方法之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师生感情上的沟通。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 ”,其实 ,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

6、学生不同的神情, 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氛围的养成, 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 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 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 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 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 ;求知不应待知 ,自得才乐; 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4总之,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