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645678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_第一_二章月考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选修4一、二章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 1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v(NH3)=0.1 mol /(Lmin) B、v (H2)=0.6 mol /(Lmin) C、v (N2)=0.3 mol /(Lmin) D、v (H2)=0.3 mol /(Lmin)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2H2(g)O2(g)=2H2O(g);H=4836 kJ/molH2(g)O2(g)=H2O(g);H=2418 kJ/molH2(g)O2(g)=H2O

2、(l);H=2858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A4386 kJ/molB2418 kJ/mol C2858 kJ/mol D无法确定3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HI(g)H2(g)+I2(g)已达到平衡的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百分组成(HI)=(I2);反应速率(H2)=(I2)=1/2(HI)时; c(HI):c(H2):c(I2)=2:1:1时;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温

3、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B、 C、 D、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 + O2 2SO3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 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5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2B + C (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和C可能都是液体 B、B和C肯定都是气体C、B和C可能都是固体 D、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6用铁片与50 mL 1 mol/L的硫

4、酸反应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滴加几滴浓硫酸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 颜色,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 压强, 密度。其中不变的是: A、 B、 C、 D、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2(g)2Z2(g)+3Q2(g)的反应,其中X2、Y2、Z2、Q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4 mol/L、0.2 mol/L、0.3 mol/L,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A

5、、c(X2)=0.15 mol/L B、c(Y2)=0.9 mol/L C、c(Z2)=0.3 mol/L D、c(Q2)=0.6 mol/L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加压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 B500左右比常况下更有利于合成氨C将混合气中的氨气液化,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用过量空气煅烧硫铁矿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10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 A 中的 SO2 的转化率为 25% 时,则 B 容器中 S

6、O2 的转化率应是( ) A25%B25%C1 B 1 C1 D 213.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a b1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15已知:C(

7、s)O2(g)=CO2(g);H=393.5 kJ/mol;2H2(g)O2(g)=2H2O(g);H=4836 kJ/mol,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因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B11C23D321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A 和1 mol B,发生反应: 3A(g)+B(g)xC(g),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 mol A 、0.2 mol B和1.6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a,则x的值为:A、1 B、2 C、3 D、

8、4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0 分)17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热量5105 kJ,丁烷的燃烧热为_,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18CaCO3(s) = CaO + CO2(g);H= 177.7kJ/mol C(s) + H2O(g)= CO(g) + H2(g);H= -131.3kJ/mol0.5H2SO4(l) + NaOH(l) = 0.5Na2SO4(l) + H2O(l);H= -57.3kJ/molC(s) + O2(g) = CO2(g);

9、H=-393.5kJ/molCO(g) + 1/2 O2(s) = CO2(g);H=-283kJ/molHNO3 (aq) + NaOH(aq) = NaNO3(aq) + H2O(l);H= -57.3kJ/mol2H2(g) + O2(g) = 2H2O(l);H= -517.6kJ/mol(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_。(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19、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

10、l)NaCl(l)K(g)-Q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0mA(气) + nB(气) pC(气) + qD(气) 的 C % 与时间 t 有如图关系(1) 若E、F表示两种温度,则 E_F ( 填 、 或 = ),正反应_ 热 (2) (2)若E、F表示两种压强,则 m + n_p + q 21如图所示,在常况下容器 A 中盛有 500mL 蒸馏水,在容器 B 中盛有 500ml 1mol/L的盐酸,在烧瓶 C 和 D 中充满二氧化

11、氮气体,并用导管将它们连通。向 A 容器中加入 50g 硝酸铵晶体,小心搅拌,使其迅速溶解;向B中加入 10g 苛性钠固体,小心搅拌也使其迅速溶解,随着A、B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烧瓶 C 和 D 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 不变 烧瓶 C 中颜色变深,D 中变浅 烧瓶 D 中变深, C 中变浅 两个烧瓶中的颜色都变深22.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变化: NH4I(固 ) NH3(气) + HI(气) 2HI(气) H2(气) + I2(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 0.5 mol/L, C(HI)= 4 mol/L, 则 C(NH3)为 HI 的分解率为 。23、在一定条件

12、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大小关系是 ;(2) 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 态;(3) A、C是气体,而且m+n = 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必是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2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 mol N2 、6mol H2 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a%,N2的转化率为m 。(1) 等温等容时再充入1 mol N2、3 mol H2,达到平衡时若NH3的体积分数为b%,N2的总转化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