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644911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思考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4页。教学目标:1. 通过画图、列表等直观手段,使学生能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而得出结论。2. 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重难点:重点:通过画图,使学生能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思考,经过思考探究,得出的结论再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体会到成功喜悦的时候,数学就展现了它独有的魅力!1. 出示教材第1

2、00页第1题。(1) 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2) 质疑:8个点到底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找到答案吗?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3)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启发谈话:动手画一画、连一连是个好方法,那么是直接画6个点、8个点去连、去数,还是从2个点、3个点开始寻找规律呢?课件出示操作要求。要求:从2个点开始画,逐渐增加点数,找一找规律。边画边按要求填表。通过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表格如下:点数增加条数总条数1交流汇报。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从2个点开始。(板书:2个点共连 1条)生:3个点共连3条。师:

3、这3条线段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前面有2个点,就增加2条,所以有3条)板书: 3个点共连 1+2=3(条)生:4个点共连6条。师:这6条线段又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前面有3个点,就增加3条,所以共有6条)板书: 4个点共连 1+2+3=6(条)师:观察算式,6条是从1开始的几个什么样的数相加的?生:从1开始的3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板书)师:你们能快速说出5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板书: 5个点共连 1+2+3+4=10(条)(从1开始的4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师:6个、8

4、个、12个、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生:6个点共连 1+2+3+4+5=15(条)(从1开始的5个连续自然数相加)8个点共连 1+2+3+4+5+6+7=28(条)(从1开始的7个连续自然数相加)12个点共连 1+2+3+4+5+6+7+8+9+10+11=66(条)(从1开始的1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20个点共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0(条)(从1开始的19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总结规律。师:如果有n个点,你能说出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后,得出规律。教师小结:本

5、题的规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用算式表示为1+2+3+4+5+(n-1)。2. 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读题,理解题意。师:三个班一共有几个班长?分别用什么表示的?(6个班长,A、B、C、D、E、F表示三个班的6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通过这句话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开班长会时,同一个班的两位班长不同时

6、参加)题中还有哪句话能让你了解到一些信息?生: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B、C三位班长不同班;第二次到会的有B、D、E,说明B、D、E三位班长不同班;第三次到会的有A、E、F,说明A、E、F三位班长不同班。师:同学们把题目中所反映的信息都想清楚、弄明白了,我们就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师:这些信息条件都孤立地放在那里,不便于观察、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生: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的方法。(2)课件逐步出示表格内容。教师边介绍边出示:竖栏表示次数,横栏表示6位班长,中间部分表示每位班长在哪次参加班长会的情况。ABCDE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教师示范填写第一次的情况。用“

7、1”表示到会,用“0”表示没到会,也可以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学生填写第二次、第三次的情况。(3)根据表格条件,先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4)学生汇报。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生1:从前两次到会的情况看,B去了两次,第一次和A、C,第二次和D、E,没有和F一起开会,所以B和F同班。同理,A去了两次,第一次和B、C,第三次和E、F,只有D两次都没到会,说明A和D同班。因为B和F同班,A和D同班,所以剩下的C和E同班。生2:从第二次到会者是B、D、E的情况来看,排除了B、D与E同班;从第三次到会者是A、E、F的情况来看,排

8、除了A、F 与E同班。所以C与E同班。从第一次到会者是A、B、C的情况来看,排除了B、C与A同班;从第三次到会者是A、E、F的情况来看,排除了E、F与 A 同班。所以D与A同班。 知道了C与E同班、D与A同班,所以剩下的B与F同班。(5)小结: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A、B、E各到会两次,因此A、B、E都可以作为“突破口”,从A或B(或E)入手推理。实际上,只要找到A、B分别与谁同班,剩下的两位就一定同班,不用再作推理。3. 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师: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生: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符号替换另一种符号,这样一个等式中出现的就只有一种符号,我们才能依据倍数关系解

9、决问题。这种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师:题目(1)中该怎样替换呢?生:一个等于三个的和,所以+=24就可以变为+=24,即=244=6,那么=63=18。师:题目(2)中也能这样等量代换吗?该怎么办呢?生:不能采用等量代换。但是因为两个等式都等于160,所以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等式仍然成立,即=。4. 出示教材第102页第4题。师: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生:180的角就是平角;平角的形状像一条直线,但是它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构成的,而直线上没有顶点。师:你能看图回答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第4题图)生1:每相邻两个角可

10、以组成一个平角,即1和2,2和3,3和4,4和1,这样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生2:因为1和2、2和3都能组成平角,也就是说1=180-2,3=180-2,所以1=3。【设计意图: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教学反思:1. 多钻研教材,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组织好学习活动,让枯燥的课堂通过活动活跃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充分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同时将“关注学生的发展

11、”落实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的感受也不少:没有历年来“数学广角”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层层渗透,也就无法生成今天的这堂综合复习课;小学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觉迷茫的时候予以点拨与指引;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提炼,也是对其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这种需求对于小学生尤为强烈,想办法满足小学生们这最本真的需求就是老师的职责。作业设计:A类有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有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个立方体每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几?(考查知识点:数学思考;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B类李明、小英、王浩、张强在西瓜、香瓜、梨、苹果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李明喜欢吃树上的水果,小英喜欢吃苹果和香瓜,王浩除了苹果以外都喜欢吃,张强不爱吃小英不喜欢的水果和苹果。如果要他们4个人各选择一种互不相同的水果,那么他们分别会选择什么水果?(考查知识点:数学思考;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