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聚合方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6324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聚合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五章聚合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五章聚合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五章聚合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五章聚合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聚合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聚合方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章 聚 合 方 法,高 分 子 化 学,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5.1 引 言,5.2 本体聚合,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2、,优点:无杂质,产品纯度高,聚合设备简单。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易局部过热,造成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致暴聚。,工业上多采用两段聚合工艺:(i) 预聚合:在较低温度下预聚合,转化率控制在1030%,体系粘度较低,散热较容易;(ii) 后聚合:更换聚合设备,分步提高聚合温度,使单体转化率90%。,本体聚合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两类:(i)均相聚合:聚合产物可溶于单体,如苯乙烯、MMA等;,5.2 本体聚合,(ii)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聚合产物不溶于单体,如乙烯、聚氯乙烯等,在聚合过程中聚合产物不断从聚合体系中析出,产品多为白色不透明颗粒。在沉淀

3、聚合中,由于聚合产物不断析出,体系粘度不会明显增加。 但不管是均相聚合还是沉淀聚合,都会导致自动加速作用。,5.2 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板材) (均相体系),使用BPO或AIBN为引发剂。第一阶段在9095预聚合至转化率10左右,得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一般从4045起,慢慢升温,后期温度达90左右(需历时数天),最后脱模成有机玻璃板材,聚苯乙烯(均相体系),使用BPO或AIBN为引发剂(也可热聚合)。第一阶段于在8085预聚合至转化率3035,然后流入聚合塔。温度从100递增到220聚合,最后熔体挤塑造粒。,聚氯乙烯(沉淀聚合),第一阶段在立式聚合釜中预聚到转化率7

4、11,形成种子粒子(颗粒骨架)。第二阶段在卧式釜中继续沉淀聚合达7080转化率后,停止聚合。脱除未反应单体,最后以粉状出料,高压聚乙烯(气相本体,非均相体系),用管式或釜式反应器连续聚合。压力150250MPa,温度170200,以微量氧为引发剂。单体转化率约为1530,最后熔体挤塑造粒,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溶于溶剂的叫均相溶液聚合;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的叫非均相溶液聚合。,优点:(i)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ii)体系粘度低,自动加速作用不明显;反应物料易输送;(iii)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低,向高分子的链转移生成支化或交联产

5、物较少,因而产物分子量易控制,分子量分布较窄;(iv)可以溶液方式直接成品。,5.3 溶液聚合,缺点:(i)单体被溶剂稀释,聚合速率慢,产物分子量较低;(ii)消耗溶剂,溶剂的回收处理,设备利用率低,导致成本增加;(iii)溶剂很难完全除去;(iv)存在溶剂链转移反应,因此必须选择链转移常数小的溶剂,否则链转移反应会限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v)溶剂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5.3 溶液聚合,溶剂的选择极为重要,溶剂的链转移常数CS, CS 值较大时,链自由基较易发生向溶剂的 转移而导致产物平均分子量的下降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良溶剂构成均相体系非溶剂(沉淀剂)构成非均相体系,自加速现象显著其他

6、要考虑的因素,离子及配位聚合的溶剂选择,首先应考虑其溶剂化能力,溶剂的性质对活性种离子对的形态和活性的影响,这对聚合速率、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的微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再考虑溶剂的链转移能力等。离子型溶液聚合工艺可分为溶液法(均相体系)-中压聚乙烯、聚丁二烯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乙丙橡胶等常用溶液法“溶剂淤浆法”(聚合物不溶于溶剂而成淤浆)-低压聚乙烯、聚丙烯、丁基橡胶等常用淤浆法。,超临界流体:性质介乎液体与气体之间,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超临界CO2做聚合溶剂:无毒、便宜、易从聚合产物中除去和循环使用。,5.3 溶液聚合,悬浮聚合是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

7、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单体不溶或微溶于水,引发剂只溶于单体,水是连续相,单体为分散相,是非均相聚合反应。,5.4 悬浮聚合,但聚合反应发生在各个单体液珠内,对每个液珠而言,其聚合反应机理与本体聚合一样,因此悬浮聚合也称小珠本体聚合。单体液珠在聚合反应完成后成为珠状的聚合产物。均相聚合:得到透明、圆滑的小珠;非均相聚合:得到不透明、不规整的小珠。,在悬浮聚合过程不溶于水的单体依靠强力搅拌的剪切力作用形成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单体液滴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液滴呈圆珠状,但它们相互碰撞又可以重新凝聚,即分散和凝聚是一个可逆过程。,5.4 悬浮聚合,图 悬

8、浮聚合中的成珠过程示意图,搅拌,搅拌,粘合,分散,不稳定的分散状态,稳定的分散状态,无机物的分散作用,有机物的分散作用,不稳定的分散状态,分散剂很重要,若停止搅拌,液滴将聚集变大,最后仍与水分层因此单靠搅拌形成的液一液分散是不稳定的。加之聚合到一定程度后,单体液滴中溶有或溶胀有一定量聚合物,就变得发粘起来。此时,两液滴碰撞时,往往会粘结在一起,搅拌反而促进粘结,最后会成一整块。为此,必须加入适量的分散剂,以便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防粘结。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 起保护胶体的作用使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降低,使液滴变小

9、例如 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蛋白质、淀粉、马来酸酐一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盐类等,水溶性高分子, 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呈粉末状吸附在液滴表面起机械隔离的作用例如MgCO3、CaCO3、BaCO3、CaSO4、磷酸钙、滑石粉、硅藻土、硅酸盐、高岭土及白垩,难溶于水的无机物,影响树脂颗粒大小和形态因素,搅拌强度分散剂的性质及用量水和单体的比例、反应温度、引发剂种类和用量、聚合速率、单体种类,由于悬浮聚合过程中存在分散-凝聚的动态平衡,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一般当单体转化率达25%左右时,由于液珠的粘性开始显著增加,使液珠相互粘结凝聚的倾向增强,易凝聚成块,在工业生产上常称这一时期为

10、“危险期”,这时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搅拌。 由于悬浮聚合在液珠粘性增大后易凝聚成块而导致反应失败,因此,该方法不适于制备粘性较大的高分子,如橡胶等。,5.4 悬浮聚合,缺点:(i)存在自动加速作用;(ii)必须使用分散剂,且在聚合完成后,很难从聚合产物中除去,会影响聚合产物的性能(如外观、老化性能等);(iii)聚合产物颗粒会包藏少量单体,不易彻底清除,影响聚合物性能。,优点:(i)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窄;(ii)聚合产物为固体珠状颗粒,易分离、干燥。,5.4 悬浮聚合,(3)悬浮聚合实例 氯乙烯的悬浮聚合,通用型PVC用本法生产,产量约占8085。国外 PVC

11、的颗粒形态几乎全为疏松型,便于加工时对增塑剂的吸收。国内疏松型还只占一部分,多数为紧密型(“乒乓球”型)。工业上实际配方较复杂,有时还可能加入pH调节剂、分子量调节剂、防粘釜剂及消泡剂等各种助剂。聚合过程中,由单体的链转移反应决定分子量, 与引发剂浓度无关,仅决定于反应温度。按牌号不同,一般聚合温度在4565范围,并控制在土0.20.5,以使分子量分布较均匀。,微悬浮聚合采用特殊的复合乳化体系。聚合物的粒度介于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之间,大约为0.2-1.5 m,(1) 概 述,定义:在乳化剂及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进行聚合的方法在本体、溶液及悬浮聚合中,能使聚合速率提高的一些因

12、素,往往使产物分子量降低。但在乳液聚合中,因该聚合方法具有特殊的反应机理,速率和分子量可同时较高。乳液聚合的粒径约为0.050.2 um,比悬浮聚合物( 0.052 mm )要小得多。主要组分: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及乳化剂,5.5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主要优点,以水为分散介质价廉安全。乳液的粘度低,且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及聚合物的含量无关,这有利于搅拌、传热及输送,便于连续生产;也特别适宜于制备粘性较大的聚合物,如合成橡胶等。聚合速率快,产物分子量高,在较低温度下聚合。适用于直接使用乳液的场合,如水乳漆、粘合剂、纸张、皮革及织物处理剂等。,乳液聚合的缺点,当需要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破乳(凝聚)

13、、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中乳化剂等杂质不易除尽,影响电性能乳液聚合多用于生产丁苯、丁腈及氯丁等合成橡胶,也广泛用于制造涂料、粘合剂及纸张和织物等的处理剂等,如 PVAc乳液、丙烯酸酯类涂料和粘合剂等。其它如糊状PVC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偏二氯乙烯等单体都可用此法聚合。,(2)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单体、分散介质(通常为水)、引发剂和乳化剂。单体一般不溶或微溶于水,水与单体的重量比通常为70/3040/60。常用引发剂是过硫酸盐类等水溶性引发剂。有效温度为4080。合成橡胶生产中,常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不溶于水的氢过氧化物溶于水的还原剂两个组分.分解活化能较

14、低,聚合温度较低,如510。,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它可以使互不相溶的油(单体)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该过程称为乳化。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在于它的 分子是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 水的(亲油)非极性基团(一般 为烃基)构成的。,亲油基,亲水基,根据极性基团的性质,乳化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及非离子型四类。,乳液聚合最广泛使用的是阴离子乳化剂,它们的极性基团为阴离子 如-COO-、-SO42-、-SO32-等;非极性基团一般为C11C17直链烷基或由C3C8 的烷基与苯或萘基结合在一起组成。常用的有:脂肪酸钠 RC0ONa(R:C11C17)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SO

15、4Na、 烷基磺酸钠RSO3Na(R: C11C16)、 烷基芳基磺酸钠如二丁基萘磺酸钠,乳液聚合破乳或稳定,阴离子乳化剂在碱性溶液中较为稳定,若遇酸、金属盐、硬水等会形成不溶于水的酸或金属皂,使乳化剂失效。利用该性质,可用酸或盐来破乳。在乳液聚合配方中,则常加有pH调节剂如Na3PO412H2O,以保证乳液呈碱性而稳定,临界胶束浓度 ,简称CMC,在水中加入乳化剂后,水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当乳化剂的浓度达一定值后,表面张力下降趋于平稳,此对乳化剂分子也开始由50150个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 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简称CMC(数值约0.01%0.03%),低浓度, 球形直

16、径约 45,高浓度, 棒形,长度约 100300nm直径约为乳化剂分子长度的两倍,胶束的数目和大小,无论胶束呈球状或棒状,胶束中乳化剂分子的疏水基团伸向胶束内部,亲水基团伸向水层若乳化剂分子量为300,用量为 30 g/L,则每cm3水中约含有6 x 1019个乳化剂分子。大多数乳液聚合体系乳化剂浓度约为 2%3%,超过 CMC值有 13个数量级,因此大部分乳化剂处于胶束状态,胶束的数目和大小则取决于乳化剂的量。,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单体,极少量单体溶于水中,其溶解度很小,在室温时 如苯乙烯、丁二烯、氯乙烯、MMA 及乙酸乙烯酯 0.07、 0.8、 7、 16、 25 gL少部分单体进入胶束的疏水层内,此称为增溶。例如苯乙烯可增溶到12。增溶了单体,体积增大, 4 5 nm 6 10 nm。大部分单体则经搅拌而分散成细小液滴,其尺寸取决于搅拌强度,一般不小于 1000 mm。液滴周围吸附有一层乳化剂分子,使乳液得以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