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窑洞的生命力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5569272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窑洞的生命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节能 黄土窑洞的生命力 左国保 【擒要】本文阐述了黄土窑洞的历史和其生命力,分析了当前窑洞的处境,提出 了改善窑洞质量的措施、窑洞开发的前景,以及山西古县城关村的窑洞 村落规划实例。 【关词】黄土窑洞空洞式生态住宅窑洞采光窑洞通风窑洞防潮 一、窑洞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由黄土堆积而形成的黄土高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5 ,根 据黄土堆积学说,它是由2 4 0 万年前发生的第四轮冰川期造成的。从“进化观点”的角度 看,由于自然外界环境的改变,促使了古猿逐渐进化而成为人。这就是说黄土堆积和人类 进化是同步进行的,人类进化和黄土堆积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因为黄土本身是比较松软有容易

2、开挖成孔洞而不易塌陷的特性,洞内的温度在冬 季可保持在零上1 6 。,猿人在洞内才能避过严寒的冬季,当时 的冬季外界温度为零下2 5 。,在没有保暖条件下,度过严寒的 冬季是不可想像的,从这个角度说是黄土窑洞孕育了人类 ( 图1 ) 。 在距今1 0 0 万年前的时候,黄河流域西候度文化和兰田 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古人使用的大尖状器,考古学家一致认为 是挖土的工具,是冬季用来挖掘食物的。但这并不合乎常理, 因为冬季的地表冻层至少为l m 厚,石器是不能挖开冻土的。 我们推测,它是一种挖掘洞穴的工具,那个时候应该存在古 图1 猿古人类开挖洞穴 人居住的横穴式窑洞。在黄土沟坡、崖边,掏挖土窑洞应该是古

3、人居住的主要形式。最早 的居住形式应该是横穴,因为当时的古人智力所限,横穴开挖更方便。至于竖穴居室,那 是古人发展到学会种植,说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由于种植庄稼一般在平地上,没有挖横穴 的地形条件,从而搭建窝棚,为了避寒,向地面以下挖掘出地窖式房间。我们推测竖穴式 居室是有木构架房顶的,不然就无法解决防雨、雪的侵害。 2 7 约1 0 万年至1 万年的丁村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竖穴和半地下穴的居住形式。至今6 千年以前的夏代,夏不窟奔戍狄,去大西北的甘肃一带当营造房子的官,在他的领导下又 将地穴改为窑洞。在不窟未到北方之前,这里的人民普遍住着穴式的房子,所谓地穴式屋 子,就是将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坑,上

4、面盖上树枝树叶,再在树枝上面盖上一层土以避风 雨,遮寒御冷。太平御览云:“上古皆穴居,北方而居住,古之遗俗也”但是这种地下 式的屋子很潮湿,不窟到北方后,才将地穴改为窑洞。这件事可以从不窟和鞠陶两人的名 字看得出来。不窟在当农官时并不叫窟,而和其他时代先祖一样称后稷,自奔戍狄之后, 人民才开始叫他不窟,然后以“不窟”之名载人史册。古代不、丕同音,丕者大也,故古 多用“不”为“丕”者同窟,也就是现在的窑洞。在黄土边崖挖的土窑,就是现在的崖 窑。在平地中心挖地坑后再向壁面挖土窑,就是现在的地坑窑。由于不窟将地穴改为大穴 式窟屋,即窑洞,所以人民以窟命名人名,称他为“不窟”。不窟到北方时年岁已大,他

5、 的儿子鞠陶也已经是成年之人一。于是不窟将挖土窟这件工作叫儿子负责,鞠陶在不窟的领 导下,敬职尽责,组织民众大力修建土窟,改善居住条件,甚至将这以浩大的工程推广到 周围戌狄部落,这时甘肃庆阳一带已由游牧过上定居生活,窑洞村落大量出现,人们的衣 食住行也逐渐走向文明。 鞠陶( 鞠者,托养也,盈多也;陶者,窟也,也就是说,他为人民修了很多的窑洞) 。 诗经大雅绵说,周人迁岐以前住的是“陶复陶穴,未有家屋”。历代有许多歌颂 窑洞的诗词,清代庆阳人慧登甲( 光绪二年进士,广东南雄知州) 赋诗日:“远来君子到 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又夏凉。”此诗生动地赞扬了窑洞的 优越性。( 庆

6、阳历史文化缆胜肇周圣礼) 。 图2 山西方山县千福乡窑洞村落 从历史上看,土窑洞建筑形式存在于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是土窑洞孕育了中华儿 女,直到今天西北广阔的黄土高原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建筑形式。 窑洞建筑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宁夏5 省( 自治区) ,约4 0 0 0 万居民 居住在窑洞里( 图2 图4 ) 。 山西省全境都有窑洞分布,在山西西部的村落中窑洞建筑是主要的居住形式,据2 0 世纪8 0 年代调查统计,山西窑洞居民约5 0 0 万人,占据了山西总人口数量的 6 。 我们走进吕梁山区,窑洞式村落分布在大川广塬,窑洞人家一组组户型像一颗颗五颜 六色的珍珠,镶嵌在坡面沟壁上。金

7、色的道路像一条条锦绣丝带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像 是一串串项链献给大地母亲。在村落里一孔孔窑洞在绿色的庇护下,是那样和谐自然,呈 现出融入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黄土高原的窑洞村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色,都是 那样生机盎然,景色宜人( 图5 、图6 ) 。 2 8 图3 甘肃平凉窑洞村落 图4 甘肃榆中窑洞村落 图5 西灵石县的窑洞村落 2 9 图6 山四方山县的窑洞村落 二、黄土窑洞的生命力 黄土窑洞为后代子孙保护了资源,使历史的长河持续发展,原生态的窑洞,是在黄土 边坡向土体内部挖掘来的空间,不需要建筑材料,如果说土也认为是建筑材料的话,那么 这种材料是取之不尽的,而且土可以反复利用。可见从

8、古至今窑洞这种形式在建筑领域内 所占的重要地位( 图7 ) 。 图7山西绛县某村新建地下院窑洞 黄土窑洞不需要占有土地面积,它是向土体内部索取的空间,在我国耕地面积日渐减 少的今天,窑洞这种建筑形式更能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可以认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是 借助了窑洞这种居住形式的优越性,是它保护了我们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要的是土窑洞 的空间几乎是恒温的,在冬季寒冷季节,窑的室内温度为1 6 ,夏季的炎热季节,洞内 温度为2 1 ,这就是说在冬季不需生火取暖,而夏季也不需要耗电降温,就等于没有消 3 0 耗赖以生存的能源。先人们把宝贵的自然资源留给了我们,为后代子孙可持续发展做出了 贡献( 图8 、

9、图9 ) 。 图8山西灵石县公路边坡窑洞 图9 山西绎县某地下院窑洞 居住窑洞是有益健康的,2 0 世纪8 0 年代,我们在山西浮山县调查居民寿命和居住形 式的关系,发现一些窑洞住户是四世同堂,8 0 岁以上的老人生活能自理,有的还在下地 干活,身体还很健康。而居住砖瓦房内的居民一般是三世同堂,能活到8 0 岁的老人较少 ( 表1 ) 。居住窑洞能长寿,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话题。窑洞居民比砖瓦之类型房屋居民寿 命长,平均增寿6 岁( 图1 0 、图1 1 ) 。 大多数的窑洞居民是喜欢这种形式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对居住窑洞情有独钟,不愿离 开祖辈居住的窑洞。也有一些居民认为,居住窑洞是贫困造成的。

10、但是窑洞空间和一般性 住房空间有本质的区别,窑洞的进深远大于一般性住房,是一种集院落功能和起居功能为 一体的建筑形式,在满足生活起居功能以外,同时把一般性住房的院落功能也纳入窑洞空 3 l 摹 籁 鑫 | 哐 媸 趔 室类别 图1 0山西绛县8 5 岁以上的老人 图i 1居住形式和寿命的关系 不同类型窑洞、平房健在高龄人口比率裹1 普查总人数 1 6 岁以下健 17 5 9 岁健在 6 0 6 9 岁健在人口7 0 岁以上高龄健在 类别户数 在人口数人口数占总数( )人数占总数( ) 总 男 女总 男 女总 男女总 男女总 男女 土打窑 9 04 8 7 2 4 6 2 4 1 1 3 16

11、17 03 0 61 5 81 4 82 65 3 41 31 32 44 9 31 41 0 土坯窑 7 84 0 7 2 1 3 1 9 4 l i 05 06 02 6 61 4 01 2 61 94 6 991 01 22 9 584 砖拱窑 7 13 6 6 1 8 6 1 8 0 1 0 95 65 32 7 71 1 6 1 1 11 95 2 281 l1 1365 平房 5 22 7 8 1 4 9 1 2 97 75 12 61 8 08 79 31 34 6 87682 8 844 合计 2 9 l15 3 8 7 9 4 7 4 4 4 2 72 1 8 2 0 9 9

12、 7 95 0 14 7 87 73 74 05 5 3 23 2 间,例如储存粮食、蔬菜、小型生产、食品制作等。窑洞的面宽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迸 深可以根据使用要求或浅或深,浅者5 m 或6 m ,深者可达I O t a 以上,洞内空间在使用需 要时,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进行隔段分开。 三、当前土窑洞所面临的处境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窑洞居民多数富裕起来,一大批有了钱的居民, 废弃了窑洞,建起了新房。2 0 世纪9 0 年代末,甘肃省庆阳政府,在村镇建设中提出“别 窑建房奔小康”的口号,掀起了弃窑建房的热潮,一些窑洞居民离别了祖辈居住的窑洞, 在自己的耕地上建起了新房,以为这样居住条

13、件“改善”了,但实际上只是改变居住的形 式,而冬暖夏凉的舒适感却没有了,冬季取暖需要买一吨至两吨煤,而夏季屋子里酷热难 熬,富起来的农民安装空调还是有困难的。他们无奈地说,由于在耕地上建起了新房,没 有地方种庄稼了,农民不种地饭碗没有了。他们想起了久别的窑洞,又产生了弃房回窑的 想法,“回到窑洞里去”是他们的心意( 图1 2 ) 。 在山西太原市区周边的沟坡里散布着一个个窑洞村落,近年来窑洞居民也在追赶城 市居民的住房,搬到平地盖起了“洋房”。太原马庄乡店坡村全村3 0 0 户人家,1 2 0 0 口 人,全村居民都住在窑洞里,9 0 0 余孔土窑洞散布在冲沟两侧一公里范围内,村民们日出 而作

14、,日落而息,安居乐业。2 0 世纪9 0 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了这个山沟里,他们 脱贫致富奔小康,于是选择平地盖新房。他们长期在窑洞里居住亲身体会了住窑洞的好 处,所以虽然盖了新房而不舍弃窑洞,成了建房而不舍窑的局面。村民们一般冬季住在窑 洞里避寒,夏天住在窑洞里避暑,而地面上的房子,是象征性的。 ? 2 图1 2 甘肃庆阳地区的窑院形式 这个村的耕地面积很少,建新村又占去了3 0 0 余亩耕地,村民们不得不舍弃农业,而 去城内打工,建新村每户建房费用是6 万元至1 0 万元,全村建新房花去了2 0 0 0 万元。每 年消耗7 0 0 吨煤用于冬季取暖,城市周边的村民紧跟城市化的节拍,这种

15、现象也是普遍 的。从以上几种现象中发现政府部门对窑洞在经济社会的战略地位是认识不足的。 近年来,一些城市居民也不满足高层建筑的单元式住房,寻求改善居住质量的途径。 他们去城市近郊的乡村买房,尤其对窑洞倍感兴趣,出资1 2 万元购买一套窑洞院,过 着轻松自在的“神仙”式生活。对窑洞感兴趣的城市居民,向我们咨询对窑洞建筑的改善 情况,什么时候能购买到窑洞住宅十分迫切,直接找到我们询问的已有几百人次 ( 图1 3 ) 。 图1 3山西古县城关村新型窑院 3 3 为了缓解城市和村镇住房的紧张状况,满足新的窑洞住户的要求,我们已对闲置下来 的窑洞进行修善改造工作,满足想住窑洞的居民的期盼。 四、改善窑洞

16、居住质量的研究情况 窑洞的优越性是众所周知的,居住窑洞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人体感受的温度是最佳 的,但在一些地区如河南省、山西省南部的窑洞里,有夏季相对湿度偏高的现象,还有通 风不畅和采光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窑洞的居住质量,也是窑洞居民走出窑洞地面 建房的一个理由。 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已注意了这个问题,并组织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河南省建委和山西省有关研究单位,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图1 4 、图1 5 ) 。 图1 4 太原市马庄店坡村窑洞顶部增设的通风装置 2 :m 图1 5 在店坡村窑洞所采用的降温通风设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陕西省乾县进行窑洞降温除湿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成 果在窑洞的改造中广泛利用。河南省在巩县采用通风降温的措施。 山西省建科院在临汾市、太原市设立了窑洞研究基地,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根据 不同的环境,采用强制性通风防潮、吸湿剂防潮、太阳能加热通风管道防潮和土坯衬砌防 潮等多种措施,对防止窑洞的潮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