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05522804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精品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股骨颈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2,病例信息,患者,女,65岁。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近半年来疼痛加重,伴右髋关节活动障碍。患者8年前因“左侧股骨头坏死”于我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无发热、咳嗽、心悸、血尿等不适主诉。有高血压病史,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控制血压140/90mmHg。 一般检查 无殊 骨科检查 双侧髋关节无畸形,肿胀,无肌萎缩,无浅静脉曲张、皮肤发红、皮疹,双侧髋关节皮温正常,无压痛,右下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基本正常,踝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 诊断 右股骨头坏死,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手术前后X线片对

2、比,术前 术后,4,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特点:1,常见,约3.58% 2,中老年女性较多(多伴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20(剪力较大,愈合困难),坏死率2040(血供不良),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走路滑倒身体扭转倒地所致。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引起损伤能量高,不稳定型多见。,5,110140,平均127 。 140 髋外翻 110 髋内翻,Anatomy,颈干角,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6,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轴形成的角度 正常为1215,Anatomy,7,小凹动脉:闭孔动脉分支,位于股圆韧带,1/20 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入

3、股骨头) 关节囊外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2/3 4/5,Anatomy,股骨头的血供,8,备注: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骺外侧动脉为股骨头2/3 4/5区域供血,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动脉。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骨颈表面,因此在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故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Anatomy,股骨头的血供,9,股骨头的血供,Anatomy,10,按骨折部位,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

4、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生股骨头缺学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11,按X线表现,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脊连线的夹角,称Pauwells角。 外展型: Pauwels角50属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类型及移位,12,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按移位程度: 型:不完全骨折 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类型及移位,13,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外伤史 (如:跌倒),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14,患肢短缩,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平卧位),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 (侧卧位),

5、15,影像学检查,X片:骨盆正位,髋关节正侧位 螺旋CT三维重建 MRI:隐匿性骨折,16,老年女性,轻微外伤史,左髋疼痛,仍可负痛行走。 X片:股骨颈的下方有很细小的硬化区 MRI:股骨颈线性信号减弱 诊断: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诊断依据,17,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18,治疗,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19,保守治疗指针: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6月弃拐行走。,20,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

6、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的患者 人工关节置换术:65岁,有慢性疾病,骨质条件不佳,股骨头下型骨折,依从性差的患者,21,内固定:,电视X光机(C臂)下,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内固定。在内固定术之前先行手法复位,证实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再行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 1,滑动式内固定 2,加压式内固定,22,1 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23,内固定,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 Smith-Petersen三刃钉 破坏血运 无菌坏死 无加压作用 骨不连,24,内固定,加压式内固定

7、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25,滑动加压螺钉(DHS),26,加压式内固定,27,(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内固定,固定骨折同时植骨: 前外侧切口:用旋髂深动脉骨瓣,旋股外血管升支骨瓣,缝匠肌肌骨瓣植骨治疗。 后外侧切口:用股方肌肌骨瓣植骨治疗。,28,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29,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31,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 最常用 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 后侧入

8、路 ( 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32,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颈,33,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34,髋关节后侧入路,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皮肤切口,切断外旋肌,保护坐骨神经,显露关节囊,35,康复治疗,康复评定 1.肢体长度测量 用皮尺测量髂前

9、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的距离。 2.肢体周径测量 测大腿周径取髌骨上10CM,测小腿周径取髌骨下方10CM。 3.ROM评定 4.MMT 4.步态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 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或Holden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 7.疼痛评定 用VAS。 8.平衡功能评定 用Berg平衡量表等。 9.ADL评定 用改良Barthel指数或FIM评定。 10.骨折愈合情况 选X线,必要时CT检查。,36,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目标 1.屈髋90,外展30 2.肌力达4+级 3.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2030Min 4.上23层楼梯,37,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措施 一.术前训练 1.宣教,消除

10、顾虑,更好的主动锻炼 2.避免侧卧,盘腿,负重及主动抬腿 3.患肢外展1015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配合健肢的主动活动,38,康复治疗,二.术后训练 1.牵引病人 利用床上吊环做抬臀,抬高上身及扩胸运动 2.内固定术后患者穿丁字鞋,防外旋;枕头放两腿之间,防内收;伤口水肿可冷敷 3.术后第1天 肺部深呼吸和咳嗽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屈、伸及踝跖屈、背伸运动,特别是踝背伸 4.术后第2天,重复第一天内容 可用CPM做髋、膝被动功训 ,腘绳肌、臀大肌伸髋、伸膝位等长收缩 5.术后第35天,重复第2天动作 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关节,030膝等张伸直练习,忌屈髋90;做桥式

11、运动,髋外展位内收肌及外展肌等长收缩;坐位水平移动,外展位屈髋90 6.术后67天 外展训练,被动-助力-完全主动;屈髋、屈膝训练,身体直立,屈髋90,不可内旋;髋后伸训练,身体直立,不可内旋 7.术后第2周 助行器不负重行走,情况好的三点步和上下楼梯训练 8.2周后 床上坐起,继续增加髋膝主动运动、肌力及步行训练,39,康复治疗,9.术后1个月 继续训练髋外展,髋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开始屈髋练习,6周后抗阻运动 10.内固定术后3个月 增加下肢内收、外展运动及股四头肌抗阻练习,增加下蹲站起,马步,本体感觉的训练 11.3个月到半年 视情况可弃杖行走 12.注意事项 如不要坐低的沙发,马桶;避

12、免侧卧,盘腿,内收等;防跌倒 13.随诊 数日内拍X片复查,以后每23个月摄片复查一次,骨折愈合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直到术后5年,40,实际评定情况,1.肢体长度测量 左腿:73.0CM 右腿:72.5CM 2.肢体周径测量 左大腿:43.7CM 左小腿:34.8CM 3.疼痛评定 VAS评2分 4.MMT 髋(外展:2级 前屈:1级 内收:3级) 膝(伸:3级 屈:4级) 踝(背伸:5级 跖屈:5级) 5.AROM 髋(外展:26 前屈:7) 膝(伸:0 屈:59) 踝 (背伸:20 跖屈:13),2013年3月20日评定结果,2013年3月25日评定结果,1.肢体长度测量 左腿:73.

13、0CM 右腿:72.5CM 2.肢体周径测量 左大腿:43.7CM 左小腿:34.8CM 3.疼痛评定 VAS评3分 4.MMT 髋(外展:2级 前屈:2级 内收:3级) 膝 (伸:4级 屈:5级) 踝 (背伸:5级 跖屈:5级) 5.AROM 髋 (外展:21 前屈:18) 膝 (伸:0 屈:84 ) 踝(背伸:20 跖屈:13),41,实际治疗情况,1.气泵 20min/次 每日一次 2.CPM 第1天:30 第2天:35 第3天:40 3.功训 第1天:髋前屈等长收缩,外展等张收缩,膝屈伸等张收缩,踝背伸、跖屈等张收缩,双腿夹枕头向健侧翻身。第2天:重复第1天内容。第3天:继续重复,外加

14、健腿支撑、双手拉吊环下的桥式运动,髋辅助下的前屈等张收缩(角度小于40度)。 4.体位 患腿下垫软枕轻度外展中立位,42,问题讨论,本体感觉是什么,如何训练?,43,本体感觉,定义 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分级 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

15、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44,本体感觉分类,本体感觉是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 2.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 3.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 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本体感觉传出的活动的能力。,45,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亦称固有感受器,脊椎动物以肌梭、腱器官为代表,前庭器官也属于本体感受器。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

16、,一般不一定作为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用。,46,肌梭-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 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姿势反射的基础。 肌梭传入神经为Ia和II类纤维,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可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活动加强和梭外肌收缩,y传出冲动增加可使梭内肌收缩,加强肌梭的敏感性。,47,腱器官-抑制牵张反射,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是Ib类纤维。它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肌肉受牵拉时肌梭首先兴奋而产生牵张反射,若加大拉力,则可兴奋腱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