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32249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doc(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 (2006-2025) )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 生生态态省省建建设设的的必必要要性性和和基基础础条条件件3 一、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3 二、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5 三、生态省建设的制约因素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10 三、建设目标1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14 一、生态功能分区14 二、分级控制管理2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主要领域与重点任务主要领域与重点任务26 一、构建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26 二、构建持续

2、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36 三、构建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43 四、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51 五、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59 六、构建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64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68 一、生态产业工程68 二、生态建设工程68 三、综合整治工程69 四、环境建设工程69 五、绿色创建工程69 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70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的领导机制70 二、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的监管机制71 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72 四、建立和完善自主化的创新机制73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参与机制74 1 前前 言言 生态省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

3、本符合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其基本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 快速发展,结构合理,资源高效利用,污染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居环境 优美,城乡环境全面改善;现代文明生态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民 主与法制有更大发展,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其根本目的是要 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推动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为子 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辽宁实际情况看,建设生态省可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腾出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 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4、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省 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十一五”之初做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 决策。根据中共辽宁省委2006年工作要点和2006年政府工作 报告“启动生态省建设,编制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的部署,按 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 落实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辽委办发20064号)文件要求,省政 府组织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编制了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提出用20年时间, 2 通过建设生态经济、资源支撑、环境安全、自然生态、生态人居、 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实施生态产业、生态建设、综合整治、环境建 设、绿色创建五大工程,依靠建立和完善领

5、导机制、监管机制、投 入机制、创新机制、参与机制五项机制,完成生态省建设任务。 纲要是推进辽宁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区 编制生态市、县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生态 省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根据情况变化对纲要适时调整、补充和 完善。 3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 生生态态省省建建设设的的必必要要性性和和基基础础条条件件 一、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一、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是我省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 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为今后 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 性、结构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

6、依然粗 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环境压 力日益增大。因此,开展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区域经 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省建设,已成为辽宁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一)建设设生生态态省,是落省,是落实实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的重要的重要载载体体。科学发展 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生态省,有利于创 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 发展;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从根本 上缓解城乡环境压力;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促进思维方式、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

7、观。因此,通 过生态省建设将更加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二)建(二)建设设生生态态省,是全面建省,是全面建设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要显著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 生态省建设,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 4 青山”,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建(三)建设设生生态态省,是构建省,是构建资资源源节约节约型和型和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境友好型社会的必 然然选择选择。辽宁是全国重化工业基地,由于长

8、期沿用传统粗放型经 济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大。通过开 展生态省建设,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和节约利用,大幅度提高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环境友好 型企业,倡导环境友好行为,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使优良的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四)建(四)建设设生生态态省,是加快老工省,是加快老工业业基地全面振基地全面振兴兴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障。 辽宁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当前要着力抓好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 三大重点任务。通过开展生态省建设,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依 靠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

9、后生产力,为发展新型产业腾出空间;实 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优化壮大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 快构建和谐辽宁。 (五)建(五)建设设生生态态省,是造福当代、惠及子省,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孙的宏的宏伟伟事事业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代内公平,还要实现代际公平。通 过开展生态省建设,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切实让人民群 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 中生产生活。同时,也必将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承载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保证一代接 一代永续发展。 5 二、生态省建设

10、的有利条件二、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 我省建设生态省面临国家优化宏观发展战略布局的有利时 机,同时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 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 (一)面(一)面临临老工老工业业基地全面振基地全面振兴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 我省是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和历史缩影,老 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国家在扩大 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造重点企 业技术、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给予大力 支持,必将促进辽宁省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 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转移加速进行, “五点

11、一线”沿海开放 战略的实施,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 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二)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越的区位条件和较为较为丰富的丰富的矿产资矿产资源源 我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和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优 越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等方面交 流,有利于与日本、韩国发展各类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交 流。 我省部分矿产资源储量比较丰富,探明储量的 77 种,潜在 经济价值 1 万多亿元,形成了包括能源、黑色金属及冶金辅助原 料、化工、宝玉石等 7 大类配套性较强的矿产资源体系,部分矿 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三)

12、(三)经济经济状况和状况和发发展展势头势头良好良好 6 “十五”期间,全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部分主要经 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 1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 均增长 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7.9%;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 10.4%和 8.3%(扣除价格因素),2005 年分别达到 9180 元和 3690 元。 2002 年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探索建立了“3+1”循 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阶段成果。 2005 年,全省每

13、万元 GDP 能耗由 2001 年的 2.11 吨标准煤下降 到 1.83 吨标准煤,万元 GDP 取水量由 2001 年的 247 立方米下 降到 196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 2001 年的 137 立方 米下降到 117 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 9 个百分点,达 到 72%。 (四)(四)环环境保境保护护和生和生态态建建设设取得初步成效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辽河治理、碧 海行动计划、城市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环境污染和生态 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5 年,省辖城市平均 85.8%以上天数环境空气质量

14、达到二级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 86%。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31.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9.7%,水土流 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995 年的 36.3%下降到 29%。 (五)科教和其他社会事(五)科教和其他社会事业发业发展状况展状况较较好好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 7 用进一步增强。科研开发机构 1300 个,高等院校 69 所,全省从 事科研活动的专业人员 16 万人,两院院士达到 53 人,每万人中 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 28 人,都位居全国前列。 已初步形成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部省辖市通高速公路、 全部乡镇通油路

15、。 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创建市级 以上绿色学校近千所,绿色家庭 2.2 万户。在大、中、小学普遍开 设环境教育课程和专题活动,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了 95%。公众 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组建了各类环保非政府组织 40 余家。 三、生态省建设的制约因素三、生态省建设的制约因素 我省是全国的重化工业基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环 境欠账较多,一些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我省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开展生态省建设,必须下决 心解决重大瓶颈制约问题。 (一)(一)经济发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展方式粗放,区域经济发经济发展不平衡展不平衡 我省产业层次总体偏低,

16、初级原材料加工工业比例大,传统 原材料优势没有转化成高加工度优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从而导致一些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万 元 GDP 能耗、水耗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能 源利用效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沈阳、大连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的 中部城市群、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基础实力和发展优势明显。辽 8 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县乡财政困难, “三农”问题突出,生态与环境脆弱,与中部及沿海 地区相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社会发展差距日益突出。 (二)主要(二)主要资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源供需矛盾突出,资资源枯竭型城市源枯竭型城市转转型任型任务艰务艰巨巨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我省水、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都很大。 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强度超过 70%,远远超过了 40%的国际警 戒线。矿产资源整体上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下降,与 生产高峰年相比,原煤年产量下降了 26%,原油产量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