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212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网络语言的错别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姓名:牟培华 【摘要】 在网络语言中,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流行、热度、话题。在一句话中,没有错字、别字似乎就不是网络语言了。(这里的错别字是按汉语词典定义的)网络语言实际上更是文字和口语的结合体。实际上“酱紫”和“这样子”读出来是差不多的。只是“酱紫”像某位明星发嗲时的吐字不清。但勉强还是能听懂的。【关键词】 网络语言 错别字 取其精华 弃其糟泊一 网络语言概念及其产生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世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经常用网络来相互沟通、关心。这就除了普通话之外,又有了一种新的“语言”诞生网络语言。之所以把语言这两个字用引

2、号包裹起来,是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真真正正的语言。“语”,古字是言字旁,五、口。字面上解释就是用嘴说出来的话,才叫做语言。而网络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网络文字。很多时候是用键盘打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全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3300万个。计算机科学的历史迄今不过半个多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二十世纪80年代Internet这个名词产生)不过20年(真正高速发展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但它们对人

3、类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们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我国自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特别是1995年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各种论坛、OICQ、E-mail、博客)等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我也是一个在网络上混迹了很多年的人,从最初的“GG、MM”到现在的“正太、萌妹纸”。所谓的网络语言真是形态百出、五花八门。前几天在空间里看了一个笑话:“一萌妹纸(就是长得很可爱的女孩)感冒了

4、在图书馆纸用完了,于是发短信给室友,说:过来的时候带俩包纸。不一会儿室友过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包子。”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说就是:这倒霉孩纸!再补充一句:卖萌有风险,说话需谨慎!笑过之余,突然想起冯导电影的经典台词有话好好说。我觉得在网络中,对于错别字的概念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就算在聊天的时候你把一句话的所有字都打错了,只要对方能看懂,他也不会质问你:你看你把所有字都打错了!什么水平?而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给对方写一封错字百出的信。对方可能嘴里不说,但是心里一定觉得你上学时文字没学好。如果碰见一较真的老学者。他一定会把你的信圈圈画画的指点一番,然后给你寄回来。再比如,一个小学生把“苹果”写成“平

5、果”,老师一定会认为他是错的,并指正修改,顺便说一句:记住了没?学生会老老实实的说:记住了。想要衡量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网络语言产生。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其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摘自百度百科词条)网络

6、语言的形式是花样百出的。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很多时候不是用来说,而是用来看的。大部分网络语言是由符号、数字、字母演化形成的。这里不难看出,网络语言起初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直白点说,就是为了打字快!人云,要风度不要温度。在这里却成了要速度不要态度。这里的态度是指严谨。这样,谁还会因为打错一句话,而再费时间去修改。有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英雄的产生,也是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就产生了网络语言。二、如何看待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前面举的几个例子说明,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必须用“特殊”的眼光去看待错别字,如果用传统语言学的要求去看待像什么“酱紫”(这样子)、“

7、me too”(我吐)、“粉稀饭”(很喜欢)等等等等。这些词语不仅仅当成错别字来看待了,就连说这些话的人,也可能被当成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因为这些词单从字面上看没什么具体意义。只有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词语是被认可的。也有一些词语太通俗,很多人都知道了。那还算不算错别字呢?2010年11月10号的人民日报头条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很多网友惊呼:太给力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质疑:“给力”在网络上是一个形容词,描述某某很给力,是在说某某很强、很厉害的意思,报纸上的这个“给力”变成了动词,有点变味了。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之所以存在肯定有存在的价值。那在网络语言中究竟该

8、如何看待错别字?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是不是错别字呢?我觉得,在网络语言中,对于错别字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首先,我们要看这些新兴词语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说。和年轻的说“砍柴”( 难道我不行吗? 意同:cant I ?)都能听懂。如果和一老头老太太说,你猜他(她)会不会问你:砍柴做什么?现在做饭还用砍柴吗?不烧煤球吗?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囧”这个字。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字。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性。这到底是个新字还是个错别字。我们先来看下:冏(囧其实是“冏”的衍生字,现代的字典里都查不到。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冏的意思为“明亮、光明”。“冏”字是生僻字,一般古代常用。)原义:光明,明亮,光。 网义:“八”

9、像眉眼,“口”像一张嘴。因此根据形状,“囧”被赋予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等意思,也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同窘一样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本作“冏”同“窘”(粤语与“炯”同音)。这里的网义其实就是根据囧这个字来的,单看这个字的形状就很像一个人皱眉的表情。可以说囧字是一个象形字。囧字,古代就有。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字。只不过现在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为什么不能收录到字典中?很多语言专家(提到专家,大家似乎都有点想笑。为什么会造成现在的局面,应该不言而喻了吧。)说,要拒绝低俗。如果这个古老的文字是低俗的话,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又如何?还不是从低俗的“囧”字演化而来

10、的。这里用这个字来举例,我想说明的是对于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的定性是没有很清楚的划分界限的。我们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刚才说了精华部分,再来说下糟泊。网络本身是一个很难监管的虚拟世界,所以在网络里我们可以海宽天空、无所顾忌。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网络的原因。还有一点,在网络上混的人很多都是有文化高学历。也许他们觉得说粗话骂人和谈论色情的的话是很不文雅的事情。于是就把骂人的说的很婉转。用同音字,谐音字,还有字母等来替代。像TMD、蛆虫、妙可(其实我也不知道妙可是什么意思)等之类的话。像这些话很多都是年轻人之间交流用的。或者是少部分人之间说的。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不会经常说这些垃圾话。像这些,可能会随

11、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昨天和朋友用QQ聊天,好久不见了,说了很多话。应该是打了很多字。最后说拜拜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我们的聊天记录。说错字连篇一点都没错。可是我们照样聊的很开心,也没有因为错别字而误解。我甚至于把美女打成了没女。对方也没因为错字而误解。还有我问了一句“咋滴了?”这里的“滴”很明显是个别字。我也知道。但是就是觉得“咋滴了”比“咋地了”看上去好看,更形象,所以养成了习惯。让我自己都无法去看待错别字的区别。其实在网络中,很多错字别字甚至创新字的应用。更多的是因为看上去更好看、个性。像前段时间的“火星文”,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字体是奇形怪状的。很多人喜欢用。能不能说火星文是错

12、字或者是别字呢?非常喜欢江西卫视每天中午12点半的杂志天下。有个光头主播的口头语是“神马都是浮云”。遇到大事件的时候最后总会来一句“这个社会到底肿么了?”神马是什么东西?肿么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我具体都不是很明白,偶尔我也会因为工作忙碌来一段“咆哮体”放松下自己。也许是从众心理。如果你不知道“你信吗?反正我信了!”是一句玩笑话。别人会笑你跟不上时代了。你out啦!这样就导致很多人盲目的去跟风。在网络语言中,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流行、热度、话题。在一句话中,没有错字、别字似乎就不是网络语言了。(这里的错别字是按汉语词典定义的)网络语言实际上更是文字和口语的结合体。实际上“酱紫”和“这样

13、子”读出来是差不多的。只是“酱紫”像某位明星发嗲时的吐字不清。但勉强还是能听懂的。网络语言是五花八门的,它也遵循了生物界的生存定律“适者生存”。很多流行语行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有一部分却是在网络上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甚至修成正果,不再是妖孽,被人们认可。确实很给力。有人说,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语言。同样是语言,是同样的物质,怎会污染?以前经常听说,某某地方水中汞含量超标污染水源。汞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我们说水被汞污染或者汞把水污染了。这都符合逻辑。谁听说过水被水污染?同样都是语言,何来污染之说?2008年11月6日,荆门日报发表了陈怡记者的文章网语“下凡”,是疏,是堵?

14、。文章中,记者写下了一些人对网络语言的不同看法,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左昌伦则认为存在即合理,网络语言能够流行肯定有其理由,但最好只限于网络使用,不要用于书面语言中。左昌伦说,网络语言给人一种新鲜感,且有着幽默、简洁的特点,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时髦的心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网络上使用是未尝不可的。绝大多数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时间淘汰,但少数网络语言也是符合语法规范的,有的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渐渐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有的只不过在原义上进行了引伸,有了新的含义,这些词语可能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被大多数人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甚至被语言专家认可,收入辞典,长久地保留下来。但左昌伦同时也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来交际

15、的,不主张青少年为图新奇,捏造、生造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造成语言交际障碍。某网络专家认为,网络文化的盛行当然离不开“语言”,包括网络文章、网络聊天而网络文化追求的正是简单、快乐,至于传统,在网络文化之前很难有立足之地。两人聊天,无论打的是什么字什么意思,你看懂就好;两人聊天,我说话是不是颠三倒四,你听得懂就好,这都是网络文化所能理解的。因此,他认为,网络语言存在有其合理性,只要有网络存在,任何人都必须学会接受。 某老师说,“网络语言只是一种符语,并不具备语言特征,不能把他们当作一种语言,如果过多使用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我看到现在孩子们不仅在网络上使用,还用于日常对话

16、,如果学校和家长不加以规范教育,我担心汉语的传统规范可能被颠覆和破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些专家认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大家都褒贬不一。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又怎样去定性在网络中错别字的存在呢?只能人为的去区分了。一个学者,他可能会认为网络语言中错别字太多。一个混迹网络的人可能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出发角度不一样,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我想说的是:“网络语言,你到底肿么了?”三、网络语言的规范在2001年12月17号到19号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就“新词语”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他们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