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208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布日期:2012-05-1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5期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法制教

2、育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2009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纳入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及法学教育的教材,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知还就高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出了具体方案:各类高校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纳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之中;政法院校(系)要开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修课;政法院校以外的高等学校要开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选修课。1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体系之

3、中,必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的内容更新和理论提升,同时也将给高校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如何合理设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怎样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不仅是给高校法制教育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为高校法制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支撑。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只是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法律知识,而且是把高校法制教育中众多法律知识整合起来的思想旗帜。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贯穿于高校法制教育中,要求我们重构高校法制教育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特别是高校法制教育中关于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部分,应当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逻辑重新设计和编写。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入到高校法制教育中来,必将推动高校法制教育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的这种核心地位,是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法制、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所构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法制领域,改革

5、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不仅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且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一整套法治思想,包括“制度和法律不因

6、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思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作出了科学阐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执政”、“尊重和保障人权”、“弘扬法治精神”等法治思想,并且把这些法治思想明确概括提升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高校

7、法制教育只有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始,并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当然,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具有法制教育的意义,同时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即帮助高校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被很多外国评论家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就。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中国的法制建设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体现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确立,体现为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稳步前进、权力监督不断加强

8、、普法教育蓬勃开展和法学教育突飞猛进。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制度越来越为国外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研究中国法的机构和学者越来越多,许多著名的大学都设有中国法研究中心。过去,中国学者和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是去学习其法学理论和知识。现在,中国学者和研究生到这些国家留学或从事研究,常常被要求协助相关机构和教授进行中国法的研究。 中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借鉴了西方的法律文明成果,但总体上并不是按照西方的法治模式推进的,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自主探索的,形成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法治发展道路。3这一法治发展道路及其成功经验,例如,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等,是西方法治理论无法作出合理解

9、释的,而必须用建立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新的法治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这种建立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这一理论既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特征。因此,高校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及其成功经验,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 在任何一个国家,众多的法律规则、制度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就在于这些法律规则、制度遵循或包含着某些共同的原理、精神。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程序法等部门法的规则、制度,

10、都建立在共同的法律理念、精神的基础之上,因而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国法律体系秉持什么样的理念、精神,一直是中国法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可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而深刻的诠释。例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就概括出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当然,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大方面。其中,实体公正又包括平等对待、反对特权、禁止歧视等要求,程序公正又包括充分参与、程序分开、裁判中立、及时高效等要求。构成中国法律体系的各项法律制度从不同的方面追求和体现着公平正义理念。 除了社会主义法和法治

11、的一般原理之外,高校法制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由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诠释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众多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因而它为大学生学习和理解各项具体法律制度提供了思想钥匙。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思想线索,才能讲解清楚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的要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目标已经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提升法律素质。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的组织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和巩固这一重大转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

12、识,而是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诸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致力于达到这样几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来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比掌握大量具体的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一个缺乏理性法治观念的人,不仅不会认真地对待和遵守法律,还有可能以邪恶的方式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法

13、治的科学认识,因此它确立了国家公务人员和普通公民应当培养的法治观念。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作为普通公民的大学生应当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遵守正当程序等法治观念。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针对几种错误理念提出来的,因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告诫大学生免受这些错误理念的影响。这些错误的理念包括封建主义人治理念、“左”的政治理念以及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封建主义人治理念的特点是君权神授、专制独裁、权大于法、义务本位。“左”的政治理念的特点是法律虚无主义、群众执法司法、无视法律程序、片面强调法律的惩罚功能。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特点是主

14、张多党制、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私权神圣、契约自由。5与前两种理念相比,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进步性,但从根本上说不能适用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虽然借鉴了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某些合理因素,但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揭示和批判这些错误理念的危害性,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和信仰。 (二)培养法律思维习惯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由于法律已经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当人们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即形成法律思维习惯时,才能成功地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习惯是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使

15、命。不过,由于几千年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道德化思维习惯在今天仍有较大的持续性影响,培养法律思维习惯的任务相当艰巨。很多人仍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社会问题,甚至从某些陈旧落后的道德出发来理解和处理法律问题。正是因为习惯于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有些人难以理解、接受体现时代精神的国家立法和依法作出的法律决定,甚至走上公然违法或者暴力抗法的邪路。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习惯。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很多具体要求,例如,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重证据、重程序、罪刑法定、无罪推定、责任自负、罚当其罪等,都是法律思维习惯的特征和要求。对这些法律观念、原则的逐渐接受和认同,

16、将对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养成法律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通过对这些法律观念、原则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思维方式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差别,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法律思维习惯。 (三)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崇尚和信仰法律时,才会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因此,培养公民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可以说是法制教育最终极的目标,但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特别是目前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法律执行和实施的机制不完备,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想,违法犯罪行为呈高发态势,政府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一些人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对中国的法治前景充满悲观情绪。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