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24013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6、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概况、意义。一、背景: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加深概况:两个阶段:1、明末清初: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2、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宣传和发扬资本主义的过程。意义: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2、将西学付诸行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77、“中体西用”思想出现的背景、内容、论战的实质、评价。1、背景:清政府的内忧外患2、内容: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3、论战的内容、实质 洋务派与顽固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洋务派与维新派:变法,民权,西学 革命派

2、与保皇派:革命,民权,土地制度 激进派与改良派:问题与主义4、革命派与保皇派思想论战评价 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78、分别回答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内容、实践、评价。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何发展?1、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的革命团体广泛成立,但起义屡遭失败,急需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 19

3、05年 3、三民主义实践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 1912年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三民主义内容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也称为三大革命,民族主义为民族革命,民权主义为政治革命,民生主义为社会革

4、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4、三民主义评价 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积极: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5、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 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

5、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 1924年,国民党一大 7、新三民主义实践:1924-1927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8、新三民主义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 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与当时的革命任务相结合,而且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9、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6、,都以民权主义为核心,都以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其中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6、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1)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10、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1)是否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土地纲领。 (2)是否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目标。 11、新三民主义进步性: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

7、一般的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结合。79、新文化运动出现的背景、兴起标志、内容、评价。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

8、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内容(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 : 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 反对专制、愚昧、旧文学、旧道德。(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评价(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

9、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6)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

10、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80、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途径。一、背景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

11、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无产阶级的壮大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意义:1、新文化运

12、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81、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发展的历程。一、背景1.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方案不能成功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 4.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及其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5.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二、发展历程1、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出中国式的革

13、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4、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2、归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

14、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83、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意义。十月革命有何特点?一、背景:1.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存在着农奴制残余。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国内资产阶级对沙皇制度存在着依赖性。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既具有对外扩张的侵略性,又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依赖性。 2.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 1917年,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3.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各类无产者超过2

15、000万,是最革命的阶级,也是俄国革命的领导力量。4.俄国拥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它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党的领导人列宁在世界大战期间论证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少数国家甚至单独一国获得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历史必然性 客观原因: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主观原因: 1.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2.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广大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二、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