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9399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 班 级:姓 名: 学 号:课程论文题目:论农村反贫困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课程名称:社会政策概论评阅成绩: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录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的背景意义4(一)贫困的概念界定4(二)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4二、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5(一)文献综述51、国外文献综述52、国内文献综述6(二)研究方法61、问卷调查法62、其他方法6(一)基于调查问卷的可能性分析71、当代大学生关注贫困话题、对农村扶贫认可度不高72、关注农村贫困并认为城乡差距扩大8(二)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可能性分析12(三)基于国家农村扶贫的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分析13

2、四、高校大学生介入农村反贫困政策路径探索14(一)发展农村知识型经济的同时进行资产建设14(二)大学生入乡牵引反物质贫困到反文化贫困15(三)重视社会工作毕业生,运用专业方法反贫18(四)引进师范生、医学生、心理咨询师,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19(五)培养乡村规划师,为乡村做合理长远规划20五、结束语21六、参考文献21论农村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 摘 要:反贫困一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主题,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都是“补偿式”“救济式”的,社会政策附属于经济政策,在农村反贫困进程中忽视了对农民自身能力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心理的疏导等,从而未能克服“贫

3、困文化”。而当代许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他们求学若渴,希望改变自己,改变家乡,而城市大学生也很关注农村贫困问题,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的今天,向农村进军或许是一条罗马大道,时下国家和政府鼓励大学生进驻农村、基层实现人生价值。为此,我们可以从高校切入视角,在大学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建设层面探索发展型社会政策背景下农村反贫困新路径。关键词:社会政策、农村反贫困、高校学生、贫困文化 引 言:贫困问题居于联合国所列社会发展三大主题之首。而农村贫困问题则更为突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社会政策建设日见成效的同时,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呈现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

4、困并存、贫困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存的多维状态。本文旨在坚持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前提下挖掘高校学生的力量,论述把大学生和农村反贫困结合的路径探索,为反贫困提供一个新的主体视角。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的背景意义(一)贫困的概念界定“人类生活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贫困。”信息时代的今天,贫困依然困扰各国政府,依然是威胁公民生存发展的“刀刃”。“贫困”最早由经济学研究和定义,经过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杰明朗特里最早系统研究贫困,在贫困:城镇生活研究(1901)中他认为贫困是指家庭收入不能维持成员生理需要的开支。舒尔茨提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

5、所谓贫困的。”以上关于贫困的理论均局限在物质层面上,并没有剖析贫困所依附的非经济原因及非经济贫困状态,比如能力、权利、心理等方面的失衡。世界银行曾指出贫困不仅仅囿于物质范畴,还包括风险和面对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世行在其报告里指出贫困者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能力的人。贫困理论者开始跳出定义贫困为“物质贫困,收入低下”的思维定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提出能力贫困新指标。其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对贫困做了更广泛定义。“人类贫困指的是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健康、长寿、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中引出“可行能力贫困

6、”的概念,他认为 “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二)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截至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主要表现在:1、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2011年底扶贫标准的提高使得概念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增加到1.22亿。2013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依然有8249万;2、返贫率高,目前高达15到20;3、特困的顽固性。4、农村教育和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从高校学生角度切入农村反贫困的视角,是对反贫困主体的一种思维创新,除了政府、企业(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之外,扶贫主体还应包括贫困者本身,贫困大学生不容忽视,也应包括知识分子,城市大学生应当被纳入反贫困队伍中。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

7、施展才能的平台;另一方面,契合了发展型反贫困社会政策的研究理论。徐月宾等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社会风险管理理论可以为我国克服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提供借鉴。在农村反贫困中引入高校学生符合 “上游干预”反贫困策略。基于生命周期的反贫困政策视角认为,人前一阶段的生活质量影响甚至决定后一阶段的生活质量。农村大学生为自身反贫困积累资本,能帮助农村摆脱贫困的代际循环。社会风险管理理论也是以预防贫困为首要目的,只有预防贫困才能彻底消除贫困。在贫困农村,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农村大学生在将来由于逆城市化趋势或者政府的农村扶贫项目很可能留在农村,他们将帮助农村扫除贫困文化

8、、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进入基层,符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内涵,发展型社会政策注重公民尤其是贫困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其目的之一是贫困者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和自助自救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入乡可以带去先进观念,促进教育和卫生事业,还能指导农民有效发展特色经济,精准地进行扶贫。二、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一)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上世纪八十年代,梅志力、吉登斯等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可以和谐发展的,主张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强调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融合。一是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包容性增长、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均能共

9、享发展成果。注重福利性投资,把福利投放到促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劳动技能、就业水平以及成本低效益高的社会项目上,提升人的隐性资质。二是强调贫困者的自我主体地位,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以及社会各方的合力。总之,社会政策要以实现人们的独立能力、健康卫生、学习创新、提升自我等为出发点,同时也要防护风险。2、国内文献综述国内的研究建立在国外发展型社会政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统一发展。张秀兰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从而构建了我国发展型社会政策某些思路,主张增强整个社会风险预控能力,把 “发展”要义日益凸显在社会政策的核

10、心地位。王思斌则认为当今国际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政策时代,政府需加强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发挥好社会政策这一生产力。(二)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设计网络问卷,按照推荐的条件,通过互联网形式发放给全国高校在读大学生填写,实时监控填写情况,在调查时间截止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图表、文字形式的调查报告。2、其他方法本文视角为农村贫困治理中对高校大学生的运用,涉及人文学科政策理论,所以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来获取理论和数据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三、高校大学生介入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可能性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基于调查问卷的可能性分析;二、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可能

11、性分析;三、基于国家农村扶贫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分析,得出高校大学生介入农村反贫困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一)基于调查问卷的可能性分析借助问卷星平台共回收了257分有效问卷,填写对象均为各高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男女生分别为123人、134人各占约50%,大四、大三、大二、大一学生比例分别为14.01%、25.68%、34.24%、26.07%,填写对象以湖南省为主涉及21个省级行政单位,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一系列原始数据。 1、当代大学生关注贫困话题、对农村扶贫认可度不高许多大学生关注贫困话题,彰显了有志青年关注国计民生的良好风貌,他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正逢投力于我国农村反贫困浪潮的时候

12、,农村扶贫也能成为他们寻梦的契机,超过三分之一学生表示愿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对于城乡大学生的数量比例,这个比例是较高的,这表明有许多城市大学生也愿意“屈尊降贵”进军农村。调查问卷第9题 你平时关注贫困话题吗?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是150 58.37%否107 41.63%从图中可以看出58.37的学生关注贫困话题,对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有一定兴趣。调查问卷第22题 你对目前农村扶贫的认可度怎样? 单选题显而易见,对当前我国农村扶贫状况没有感觉或不太认可、不满意的大学生占了调查对象的54%左右,而认可的比例只占到约46%,没有达到一半,这和很多农民的想法一样,这两个群体具有一定共鸣。2、

13、关注农村贫困并认为城乡差距扩大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比较关注农村的贫困情况,关注是一种情感付出,这种情感付出经过一系列努力是可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的,发动大学生进入农村,为农民的致富提供建议、进行规划、筹措资源具有情感和动机优势。调查问卷第13题 你认为城市和农村谁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单选题从由折线图可以看出73.54%的大学生认为农村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排除农村大学生的真切感受外,城市大学生也对农村贫困问题表示出同情。调查问卷第12题 在你看来,城乡贫富差距的变化趋势如何? 单选题分析可知近70的同学认为城乡贫富差距在扩大,而不太关注的同学仅占约5。3、大多认为自身贫困,且认为贫困

14、给人严重负面影响绝大部分(78.21%)被调查者来自农村,他们深切体会过农村生活,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城乡的贫富差距,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农村的城镇化道路漫长而遥远。调查问卷第4题 你在校每月生活费范围是? 单选题调查问卷第7题 你家贫困吗?如果是,主要指? 单选题结合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尽管有61.48%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处于7001300元的范围,仍然只有23.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家庭不贫困。这种结果只能说明一是大学生们对经济有更高的预期;二是存在比自己更高消费的同学,这部分人很可能来自城市。接下来分析他们对于贫困影响的看法:调查问卷第15题 你觉得贫困带给个人的影响是否严重?主要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15、? 单选题调查问卷第16题 你认为贫困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影响?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造成自卑等不良心理209 81.32%导致交际沟通障碍132 51.36%不利于学习工作111 43.19%限制个人能力和发展182 70.82%被贴标签,受到歧视96 37.35%促进个人改变自己156 60.7%其他8 3.1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57分析以上两图可知:有65.76%的调查对象认为贫困给人的影响是负面的,其中认为负面影响严重的调查对象占34.24%,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自卑等不良心理、限制个人能力和发展、导致交际沟通障碍等。与此同时有60.7%人认为贫困可能促进个人改变自己,发奋图强,他们具有很强的改变意识。由此可见,自我贫困的认识归属及贫困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