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0507719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课后练习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空蒙(mng mng) 潋滟(ln lin) 淡妆浓抹(m m) 相宜(y y) 镜未磨(m m) 两相和(hu h),二、读拼音,写词语。 dun ki g fn jng zi yo wng yn pn,断 开,孤 帆,镜 子,遥 望,银 盘,三、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A断开 B戒除 C判定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 B波光闪动的样子,A,B,四、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A,望天门山 一、山险水势

2、凶 1第一句中的“_”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第二句中的“_”字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2前两句诗着重写了江和山,第一句( ),第二句( )。 A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B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开,回,A,B,二、孤帆红日美 1一个“_”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_带上了动态美,寓含了诗人的_之情。 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出,山,喜悦,两岸的青山相对而出,一叶小舟从日边驶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晴雨中的西湖 1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 2作者对晴雨中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晴方好,雨亦奇,二、如西子般

3、的西湖 1诗人把西湖比作_,说西湖像她一样_,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 2诗人认为西湖和西子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用诗中原句回答。 _,西子,美,淡妆浓抹总相宜。,望洞庭 一、水月交融 1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_。“和”指_。 2第二句中把湖面比作_,形象地表现了千里洞庭_的景象。,湖光、秋月,湖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未经打磨的铜镜,风平浪静,二、青山绿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的是_。本句巧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工艺美术珍品,表达了诗人_之情。,洞庭湖,君山,比喻,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一、主题积累 填一填诗句及诗题。 1朝辞白帝彩云间,_。 李白_

4、 2毕竟西湖六月中,_。 杨万里_,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远,近,高,低,2“缘”的意思是( ) A边 B因为 C沿,顺着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两个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B,横,侧,远,近,高,低,庐山,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诗句。 5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缘身在此山中,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