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03339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才学校大班额的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滨县育才学校关于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建议尊敬的县有关部门领导:近几年来,我县城区公办学校学生人数迅猛增长,班额大大超过教育部规定标准,教学班少则60余人,一般都在70人左右,生均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学校严重“超载”,师资、硬件等方面超负荷运转。为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县教体局制定了解决大班额的工作方案,对义务教育阶级大班额提出了治理的时限和要求。由于这个方案是试行,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存在划片招生的歧视性。在制定的划片招生有淮滨一中、实验学校、城关一小、城关二小,还有民办的外国语学校、滨城学校、还有

2、刚刚校舍落成的淮滨二中,却没有我们育才小学划片范围,我们是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正规学校,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之所以能办到今天,也说明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不低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大班额是公办学校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形成的遗留症结,不是民办学校的问题,相反加强民办学校的建设,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歧视民办学校压制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这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背道而驰,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民办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由权,促进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

3、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学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方便了附近孩子的就读,在划片招生实施过程中,我们育才学校榜上无名,你们却同时要求农村学生在户口所在地就读,限制农村学生到民办学校学习,这与国家鼓励民办教育方针是完全不一致。我们希望有关部分在划片招生方案的实施也给我们民办学校分一杯羹,鼓励民办学校自主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公平竟争。2.大班制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步到位取得成效。该方案是最近研究的,应该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不应该规定今年秋季七年级的入学范围,并且今年六年级毕业考试已经考过,一部分学生参加

4、实验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所有的家长对该方案提前并不知情,现在限制他们的入学肯定会带来政府有关部门的公信缺失。3.育才学校只有幼儿园及小学,这些学生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亲人在外地打工,无瑕顾及孩子的学习,需要迫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限制这些孩子入学,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从侧面侵犯了这些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育才学校原来规定是实验中学的片区,六年级的学生按照以前的入学政策是应该升入实验中学或淮滨一中继续学习。如果因为他们是农村户口而被拒之门外,不仅育才学校而失去生源,一部分优秀农村孩子也失去享受教育的权利。3.要妥善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形成

5、原因,充分揭示其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各种办学形式都有可以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大班额产生的原因1.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学校建设相对滞后是“大班额”产生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了进城门槛,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进城落户,而且由于取消了借读费,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将子女带到城里一起生活,使得城区人口急剧增长,求学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城区学校建设没有纳入经济和社会发

6、展的总体规划,许多经济开发区和居民住宅小区,很少将学校的开发新建纳入建设规划,即使有的地方纳入了建设规划,却执行不力。这些年由于少有投资,城市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九十年代以来城区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城区人口和学生数也将近翻了一番,但城区小学的校园面积毫无增长,甚至减少。日益扩大的城区,不断增长的学生数,与毫无增长甚至萎缩的校园校舍面积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区学校就学压力明显加大,中小学校大班额现象就自然形成了。2.城乡教育资源城乡严重不均衡,是“大班额”产生的突出原因。近年来,为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在校舍改造仪器设备等方面均向农村学校有所倾斜,使农村学校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

7、,相比城区学校,无论是从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还是从师资水平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大班额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农村学校生源流失,达不到规模办学的要求,由于出生人口的减少和学生向城市流动,一些学校规模过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影响了办学的质量。虽然“普九”极大的改善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使学校已成为乡村最漂亮的建筑,但由于多年不补充新的教师或补充的教师素质不高而老教师知识结构严重老化,导致农村学校师资质量严重不佳。解决班额过大问题的建议(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教育经费

8、的支出比例,力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是扩大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按照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城市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依据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为义务教育用地划定强制控制线,并作为城区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要结合城区建设和城区人口发展趋势,搞好教育基础设施和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扩大城镇基础教育规模。 2.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步伐,重点建设好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学校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努力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平等占有教育资源,平等享有教

9、育机会。其次,要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师资源在县域内的统筹配置。坚决避免一些学校超编、另一些学校空编,城镇学校超编、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的现象。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愿意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高中毕业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让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学校从教,从而建设一支“不走的队伍”。同时,要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偏远农村学校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第三,加大城区对农村、强校对弱校的教育扶持力度,尤其要细化和落实对口帮扶的硬指标,如师资、教研、教学设备等,并强化考核,帮助

10、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要将民办教育纳入整个公共教育的体系,统筹考虑学校布局、生源、师资等问题,并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增加城区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公办学校的就学压力。社会办学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弥补政府公共财政不足,均衡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县民办学校发展迅速,在缓解城区学生就学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引资力度,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政府引导下规范办学、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分担公办学校大班额压力。(三)科学预测城区人口增加的趋势,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

11、局和建设。按照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城市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城市商品住房每增加10万平方米,应配套新建1所小学或初中;或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每4000人配置一所小学,每8000人配置一所初中,满足城区新增人口受教育的需求。同时应抓好现有城区学校扩容建设,结合城市改造,在学校用地上给予倾斜,并将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城区学校扩容工程,同时对学校建设在工程立项、环境保护、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城区学校建设创造条件,使现有城区学校容量得到扩充,缓解燃眉(四)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掌握中小学生数量的变化情况,全面掌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建立中小学班额和教师队伍状况

12、报告制度。出现班额过大和教师不足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把中小学学生班额和教师编制问题作为检查和督导的重要内容。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希望我们所有的人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环境。只有全社会关注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鼓励民办学校集中精力办好义务阶段教育,大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努力扩大学校招生规模,吸引学生就学,缓解城区公办学校就学压力。只有这样教育的生机才会出现,教育的前景才会更美好!淮滨县育才小学淮滨县育才幼儿园2013年8月1日在多年收治肝病、出血热、麻疹、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因此在制定医院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步骤的增加中医药在整体医疗工作中的比重,不断加强中医学科建设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