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694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动物疾病学 考试重点 河南科技大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在欧洲兴起,鱼病学才有了实质性的内容。起初主要是描述鳟鱼肾病和鳗鲡的弧菌病,到20世纪才开始鉴定鱼病的病原菌。2,一科学发现,首次证明了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存在T细胞免疫应答基础,揭示了鱼类和哺乳动物一样,具备抗原递呈体系。3,公元前1142年:我国已开始了淡水鱼类的养殖,公元前460年:范蠡著养鱼经强调养殖环境需与鱼类习性相适应;公元1073年:宋朝苏轼著物类相感志首次对鱼病进行了记载:“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以枫树皮投入水中则愈”明代1628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凡凿池养鱼必以二,有三善焉,可以蓄水,鬻时可去大而存小,可以解讯”。“不可以沤麻,一日即汛”,“池中不

2、可着碱水石灰”,“凡鱼遭毒反白,急疏去毒水,别引新水”,“鱼之自粪多而返复食之则汛,亦以圊粪解之” 。4,水生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硬骨鱼类、甲壳动物(虾、蟹类)、软体动物(鱿鱼、章鱼、贝类)和棘皮动物(海胆)5,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包括一直在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鱼虾)等还包括曾经在陆地生活,又返回到水中的二级生物和昆虫(鲸等)。6,动物流行病学:研究动物群体流行病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子,再将此结果应用于疾病防治。7,垂直传播:亲代通过卵将病原体直接传给后代。,8,水平传播:病原体在无世代关系的个体间的传播。9,体液免疫:抗体是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的效应分子,且抗体存在于体液中

3、,我们把有抗原抗体结合产生的免疫称体液免疫。10,赤潮:在海洋,特别是内湾及浅海区常常发生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并高度密集,引起水质败坏,发臭,海水变色的现象,由于常出现红色,水随风起伏进退,看起来像一种红色浪潮。所以称为赤潮。1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12,疾病:是指动物机体或某器官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呈现出一系列特定的临床症状和某些异常指标。13,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14,水生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15,传染病:指由特定病原微生

4、物引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疾病的分:1,按病原分: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寄生虫(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2,按病因分:生物性病因(微生物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因(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缺陷,机械损伤)16,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17,疾病分为: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18,草鱼三大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19,水生动物病毒形态特征:DNA病毒,RNA病毒,朊病毒20,波豆虫病(口丝虫病)主要寄生于鱼体鳃,体表及鳍条21,指环虫病主要寄生于鱼鳃上。22,复口吸虫病(

5、白内障病,瞎眼病)主要感染鲢,鳙鱼苗。23,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寄生于鱼,虾内。24,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的肠道内。25,鲤时子宫线虫病:寄生鱼的鳞片下面,肌肉。26,生物性凝集包括:运动性,上浮性,趋向性,对流性,粘滞性。27,诊断方法:1,一般诊断法:问诊,触诊,叩诊,听诊,闻诊。2,实验室方法:涂片法3,特殊诊断法:PCR,Elisa,定位DNA,定位RNA技术,4,形态学诊断,显微镜,电镜等。28,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 病原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 存在状态, 数量多少2,病原体的来源: 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

6、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3.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 4病原的特点: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 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二)宿主:1,疾病的发生: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三)环境因素:1,水温: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T水过高:易发生缺

7、氧;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2. 水质变化:透明度: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余氯: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pH、盐度变化。3. 溶解氧(DO):DO过高:气泡病 DO过低:缺氧 浮头 泛池4.二氧化碳:5. 人为因素: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种苗搭配比例不适;饵料管理不当; 药物使用不当。29,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学反应。30,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

8、答过程、机制及应用的科学。31,免疫学经历了四各迅速发展阶段:(1)1876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同时疫苗被广泛使用。(2)1900年前后,发现并阐明例抗原和抗体这一免疫学基本问题。(3)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兴起,理解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与协同作用。(4)1977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免疫学。32,水生动物免疫系统与其他动物免疫系统的共性:几乎所有硬骨鱼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T细胞受体、CD4、CD8、淋巴细胞因子、补体等一系列基因;具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M)广泛存在于鱼类的体液循

9、环系统和局部粘膜免疫系统。33,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特点: 鱼类是变温动物,只有免疫球蛋白IgM。 不具备典型的二次免疫应答机制。 免疫应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温、季节、关照周期及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种属关系复杂,免疫机制差异很大。34,免疫器官:1,初级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类似器官和组织:主要指骨膜和肾脏(低等脊椎动物没有骨髓),其之所以被纳入了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介导了鱼类的免疫应答。胸腺:靠近腮腔,终身存在。2,次级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肠道相关淋巴结组成了外周淋巴器官。关系复杂,免疫机制差异很大。35,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楚已入侵的病

10、原体及有害的生物分子。免疫监视: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病予以清楚。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分子产生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调节。36,甲壳类动物血淋巴细胞分为三类:无颗粒细胞(透明细胞,玻璃样细胞);小颗粒细胞(又称半颗粒细胞);颗粒细胞。37,虾类的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小颗粒细胞次之,无颗粒细胞最弱;相反,蟹类无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颗粒细胞无吞噬能力。38,甲壳类水生动物防御防御机制:血淋巴细胞吞噬异物,血淋巴细胞形成包围圈,活化酚氧化酶系统,形成黑色素,凝固血液39,MHC的分类及抗菌机制:MHC分为MH

11、C类分子和MHC类分子,MHC类分子抗原呈递机制(内源性抗原):天然抗原(细胞浆细胞,蛋白酶水解)肽段内质网肽MHC复合物细胞表面CD8毒性T细胞识别。MHC类分子抗原呈递机制(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抗原呈递细胞,吞噬,溶酶体水解)肽段内质网肽MHC复合物细胞表面CD4毒性T细胞识别。40,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特点: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个体微小,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治疗困难;经济损失大。41,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临床症状:病初,鱼游动缓慢,呈昏睡状;时而逛游,痉挛,突然死亡;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积水;肌肉,鳍基部充血,体侧有典型“V”型的出血斑;肛门处有一

12、白色的粘液粪便;鳃苍白,肝,脾,肾肿大,有坏死灶;肠出血。42,鲤春病毒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失去平衡,侧游,皮肤和肌肉有出血斑点、肛门,腹部肿胀、腹腔内有腹水、造血组织坏死。病变:病毒增殖部位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血组织和肾元细胞;因盐水平衡失调致死;在感染期,肝肾、脾、鳃,脑,髓有很高的病毒含量。43,草鱼呼肠弧病毒的症状: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如肠出血,肌肉出血,体表出血等。44,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症状:在头、胸、甲上有白斑,约0.5-2mm长;初期,食欲减退,胃半空,反应迟钝,间断性的浮出水面;中期,静卧于池底,胃空虚,头胸,甲易被揭开;

13、后期,反应迟钝,甲壳上有红色,肌肉白浊,血液稀薄不凝固;百分百的死亡率;细胞核肿大。45,水生动物细菌病的共同临床特征: 表面:溃疡,烂鲫烂鳃;解剖:实质性器官肿大,肝、脾、肾等充血坏死;严重时脏器糜碎状,腹水;全身症状46:细菌性败血症:危害:危害鱼种多,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经济损失大,病原体:嗜水气单胞病,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原因:放养密度大,防治工作为加强。养殖环境力降低。病雨死鱼未及时处理,加剧了疾病的流行。鱼长期近亲繁殖,鱼体抵抗力下降。鱼运输中缺乏检疫,使病原体广泛流行。病原菌毒力加强。症状:早期,口腔,鳍基,眼眶、鱼体两侧、腹部、有轻度出血。(2)打开后,胃肠道有少量食

14、物。(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打开腹部有肝、脾、等器官肿大,有腹水(4)花鳃47:细菌性肠炎:症状:1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头部),食欲减退;(2)腹部膨大,有时有红斑,蛀鳍,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发紫,用手按压肛门,有黄色液体流出(3)剖开,有腹水,肠壁发炎,严重时腐烂发紫,肠内无食物,肝有淤血斑点。病变(1)肠上皮呈炎性水肿,细胞纹理受损,毛细血管扩张,(2)红细胞溶解,炎性细胞侵润(3)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48,赤皮病症状:(1)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发炎,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2)背鳍或全部的鳍基部充血出血,腐烂,脱落,蛀鳍;(3

15、)上下颚及鳃盖充血,红斑烂(5)烂腮病,出血斑,冻伤。49,水霉病:病原体:水霉科中水霉属和绵霉属,症状和病变:(1)感染鱼体表时,有大量粘液,部分组织坏死,寄生的主要部位溃烂(2)水霉菌丝穿入肌肉靠近结缔组织,由于菌丝体粘附藻类成污泥使鱼体负重,游动迟缓,瘦弱而死(3)感感染幼鱼时,菌丝侵入鱼脑,心脏,血管,肝脏及其他主要器官,造成极大损害,预防:(1)鱼体水霉病的预防:A彻底清塘,消毒B用NACL泡或用10%的高锰酸钾消毒,涂草药,用链霉素C补充维生素E(2)鱼卵水霉病的预防4治疗:(1)用食盐和小苏打按1:1比例泼洒B亚甲基蓝C新洁尔灭D磺胺类药物,土霉素50,小瓜虫病:生活史:最适繁殖温度2025C,4天就可以完成一个生活史,如果变为7C,则需五周成熟出体(离开宿主)胞体(分裂)幼虫母体(发育)感染感染性幼虫滋养体成熟出体;症状及病变:主主要寄生在鱼体和鳃上,几寄生处呈白点状,表皮糜烂,脱落,蛀鳍,瞎眼,病鱼体发黑,消瘦,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变形,毛细血管充血,渗出或局部缺血,呼吸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亲润。治疗: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51, 车轮虫病毒病及病变: 1.体表和腮有大量粘液,游动缓慢,失去光泽 2.上皮细胞增生,呼吸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