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656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hd.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征求意见稿) 小学英语是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设的一门学科。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人物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和已订的语感,使他们初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为确保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我省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一条 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除重点掌握任课年级教材外,还应熟悉小学其他年级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根

2、据学生实际和英语水平,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第二条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注意单位间知识点的互相衔接与渗透,注意教学内容的滚动和复现;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可对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第三条 做到一课时一教案。教案设计要确定本课时目标要求、重难点分析、媒体准备、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活动的内容)、板书设计和活动作业。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运作听做、说唱、玩演、视听、读写等教学手段。 第四条 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应分析学生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备课时要认真参阅教学

3、参考书,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 第五条 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要呈现的说唱、表演、视听、读写等作品提前进行聆听和实战演练,尤其应多听读模仿教学录音,自身整音,尽可能呈现给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课堂教学 第六条 课堂是小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投入表演;教师不应过多关注自己表演,关注少数优秀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 第七条 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和任务。活动设计要目标明确,体现梯度,操

4、作简便;活动参与面要广,活动示范要到位,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应有具体的展示,对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应进行及时反馈。 第八条 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事务、图卡、简笔画、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及师生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做事;避免情景创设过分豪华复杂,忽视语言运用的现象。 第九条 学习英语从“听”起步。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说就无从模仿。小学生语言敏感性强,乐于模仿,教师要训练学生静心听,认真听示范发音、先听模仿、再说实践,使其充分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特点;在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读写能力

5、的训练。 第十条 明确视听教学要求,保证视听时间平均每周2025分钟,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使学生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文动画片和英语节目。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第十一条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 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英语好或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先入为主”的示范朗读。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标准的范读和领读。在听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读,有感情朗读,纠正集体朗读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 第十二条 要重视写的训练,通过抄写、默写、听写

6、、合并句子、说后写、语篇的仿写等方式锻炼学生写的技能,巩固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教师要规范板书,注意大小写笔顺、笔画和标点符号的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英文的手写印刷体、意大利直体或园体。 第十三条 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积极带动旧知,之一滚动运用,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搭建语言“脚手架”,帮助学生明确语言框架,达成语言运用;对新的语言材料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避免过多的语法讲解,通过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法规则,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十四条 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

7、高认读、拼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汉小词典等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十五条 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要注意组和组之间的、组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并在组间巡回指导,避免小组活动中不使用语言,或只有个别学生说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发展的机会。 第十六条 课堂组织要尽可能运用英语,必要时运用母语,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do speak Chinese when it is necessary.语言组织要简洁明了,动作示范要准

8、确到位;力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教态自然。 第十七条 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不要重复学生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要选择恰当的语气,给予真诚和正确的反馈,对于弱势学生应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宜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十八条 每堂课的最后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与反思,尤其应注意听说作业的当堂指导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对有潜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作业与评价 第十九条 精心选编作业,题量适当,针对学生的学情分层布置,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批改、

9、反馈应及时,可适当结合面批,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评定一律采用等第形式。 第二十条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应采用口头与书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三、四年级课外作业以磁带跟读、听说模仿、录音作业为主,五、六年级在听说朗读的基础上,加强读写练习。 第二十一条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使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行为表现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形成性评价有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自评、同伴评价、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 第二

10、十三条 行为表现评价可以采用对话创编、课本剧表演、故事创编、情感朗读、歌曲演唱和书面成果展示等形式;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等。表现评价应面向全体,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第二十四条 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对话交流、课文朗读、学生表演和创编等方式,考查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听、读技能和书写规范。建议口试、听力部分占试卷总分的60。 第二十五条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

11、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 以市、县(市、区)实施的区域性评价要以质量监控和抽样分析为主,监测的目的在发现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目的应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符合课程目标要求,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四、课外资源 第二十七条 要积极利用学校宣传窗、教室墙壁及黑板报等设施创设英语氛围;利用校园音像资源,网络信息,为学生定时播放原汁原味、形式多样的视听内容;精选经典美文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视听、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第二十八条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可在校内为学生定期举办英语节

12、;以英语社团为组织开展英语歌曲、儿歌、讲故事、演讲、英语短剧等选修课;定时举办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小报展示。 第二十九条 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的氛围,如通过每天定时播放原汁原味的录音或者音像材料,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 第三十条 教师应加强绘画、手工、书写、课件制作、猜疑表演、审美鉴别等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媒体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注意收集。保管媒体资料,重视资源共享,交流媒体运用心得,使媒体在不断的应用与改进中逐渐完善。通过集中整顿,实现软弱涣散支部班子配齐配强、能组织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