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92485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中央综治委和省委的部署,省综治委确定南昌市、九江市、鹰潭市和昌江区、安源区、分宜县、南康市、丰城市、万年县、吉安县、黎川县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县(市、区)。为推动试点工作 ,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意见、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机制体制和方法手段,提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

2、会管理的能力,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基本原则1、党政主动,社会联动。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协调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2、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改2善和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3、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适应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新形势,勇于先行先试,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

3、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突出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4、重心下移,固本强基。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管理网络,完善基层管理机制,增强基层管理功能,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夯实第一道防线,打牢社会管理的根基。5、依法管理,规范建设。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依法管理理念,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依法规范社会管理行为特别是执法司法行为,确保社会管理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6、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既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突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又注重

4、整体推进、综合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服务管理措施。(三)工作目标针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各类人群服务管理、综治基层基3础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新兴媒体管理等重点工作,探索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用一至两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 党委 领导 、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二、主要内容(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1、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推进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

5、等方面的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2、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把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对人口、单位、重点部位设施、社会组织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到位、管理规范、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单位,科学整合配备社会管理力量,实现管理精细化。3、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综治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以各级政府政务网为依托,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信息化4水平。(二)健

6、全源头预防机制1、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运用听证、论证和公示等公众参与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认真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对经评估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不予批准实施。对已平准实施的,承办部门要密切跟踪运行情况,及时调控风险,化解矛盾。对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评估,或不积极运行评估结论,引发影响稳定问题的,按照“属地管理”、“谁 主管、谁负责” 、“谁主办、谁负责”、 “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究责任。2、推进普法及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教

7、育干部依法行政,监督执法人员依法办案,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加强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工作。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教育培训,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标准体系,实行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程序流程化,建立完善执法档案。开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活动,推进涉法涉诉案件评查、责任查究和案件终结制度,减少新的涉法涉诉信访案发生。3、开展社会心态评估疏导。大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扩5大心理服务工作覆盖面,有针对性解决各类人群的心理问题。探索建立社会心态监测网络,掌控社会心态变动趋势和规律,加强社会心态对社会稳定不良影响风险的评估,积极疏导、调节社会不良情绪,预防危害社会

8、的事(案)件发生,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1、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诉调对接” 、“检查对接 ”、“公调对接”机制。完善人民 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2、深化人民调解。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充实人民调解力量。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程序。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水平。妥善解决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工资报酬,充分调动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3、强化行政调解。建立由各级政府负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加强行政调解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行政调

9、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在所有行政职能部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及时有效地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4、提升司法解释。推动司法调解工作由诉中向诉前、判后、执行延伸,由一审向二审、再审延伸,由民商事案件的调解6向行政案件协调、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以及执行案件和解延伸,从案件审理过程向立案、执行、信访等环节延伸。建立立案劝导、诉讼费用减免等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简便的司法确认程序,对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其它具有调节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协议依法及时确认。5、推进仲裁调解。指导仲裁机构建立完善仲裁调解工作机制和制度,发展仲裁调解队伍,从仲裁人员责任、仲裁

10、程序等环节落实题调解工作。6、完善突发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健全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党委负总责、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的指挥顺畅、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处置突发事件的联合指挥机制,落实应急力量、装备器材等保障措施,加强应急培训和综合演练,提升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四)加强各类群体管理1、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 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7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管理。2、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扶。健全综治部门牵头,共青团组织为主,宣传、教育、法院、检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扶机制。加大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扶助的力度。完善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对不适宜镇普通学校学习的问题青少年,以社区市为单位建立专门学校进行教育。完善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违法犯罪青少年案件专门办理、前科消灭制度。探索建

12、立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校青少年配备法制辅导员制度。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加强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的救助管理,推进社区市流浪少年儿童保护中心建设。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协调,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一体化,完善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坚持出监(所)前评估制度,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的必接必送和有效安置机制。以县为单位,依托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刑释解教8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完善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

13、社会帮扶机制,解决刑释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等问题。4、加强监外服刑人员社会矫正。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 帮困扶助,避免托管漏管,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防止重新犯罪。建立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5、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完善综治部门牵头,卫生部门为主,公安、民政等部门衔接配合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机制。完善定期排查收治机制,对收治入院的由精神病医院

14、负责管控,出院的由公安机关派人接回就地管控;对一般性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就地监护;对流落社会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部门送民政部门流浪乞讨救助机构给予救助;对因监护人家庭贫困、无力抚养而拒不领回,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查清原籍和监护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接收和治疗。建立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对曾经肇事肇祸和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安康医院或指定专门医院,负责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9控工作的财政收入。对家庭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由政府免费收治。6、加

15、强吸毒人员戒毒康复。全面排查登记,完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体系,加强强制隔离戒毒或戒毒康复场所建设,配备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深化建业矫治康复,努力降低复吸率。7、加强“” 等邪教 组织、有害气功的防范控制。 强化对重点人的监控,落实对异地流入人员的管控措施,开展“” 人 员的教育 转化及 对其他邪教、非法宗教组织、有害气功组织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帮扶机制,巩固教育转化工作成果。8、加强境外来赣人员服务管理。制定加强境外来赣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整合涉外相关部门力量,形成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的管理服务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境外来 赣人员入境、居住、就业、就学、出境全过

16、程的信息共享的动态管控体系。及时清理遣返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境外来赣人员。及时掌握入境人员动态,落实登记制度,依法打击境外来赣人员违法犯罪。9、加强其他特殊人群的管理。密切关注危害国家安全重点人员动向,严防其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群等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群体的筛查和疏导,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有效预防和减少极端事10(案)件的发生。(五)完善治安防控体系1、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安监等部门,深入城乡结合部、 “城中村” 、学校和幼儿园等重点地区,中小旅馆、出租房屋、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发廊、网吧、游戏厅等复杂场所,批发市场、物流运输、建筑工程、征地拆迁、矿产开发等重点领域,铁路、输油气管道、输电线路、水源地等重点管线和部位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适时开展整治,改变这些地方的治安面貌。2、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将“城中村”、 “校中村”、 “厂中村” 及城乡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