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486230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的历史发展范文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

2、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

3、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代表书法家:智永(南朝隋唐) 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明董

4、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

5、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宋代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1135)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

6、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頫、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

7、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 现代书法因其内涵不明确、外延不周延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书法种类稍微准确的提法是现代书法泛指七十年代以后在用笔、表现手法、创作思路、艺术风格逆反于传统书法和传统书法观念的书法作品总称大致分为托古涂鸦型、画字派、狂涂派、以字代画派.这些所谓的派别可能已经跟真正的雅士书法大相径庭 有道是“编新不如复古”康有为就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我们不必都去写秦汉瓦当文尽可选己所好欧颜柳赵也好瘦金体也好只要勤学苦练假以时日也必定可以“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