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86029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筑牢组织堡垒夯实工作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筑牢组织堡垒 夯实工作基础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跨赣江中游两岸,总人口60万人,农村人口40万人,辖1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有239个村委,1873个自然村,2415个村民小组。截至目前,共有农村党员11652人,入党积极分子591人。该市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断线”、“悬空”、组织活动不健全、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农村党建工作的“落点”由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融入每一个致富产业,覆盖到各个角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组织活动、队伍建设“三落地”。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

2、法及成效随着经济社会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经过多年来的扎实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着眼于实现农村党的工作全覆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加大。为创新工作思路,该市把相当一部分有能力、有作用、能作为的农村党员纳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范畴,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已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村内组建、跨村组建、跨乡组建”等形式组建党组织。并结合党员个人的技能特长,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给每名党员“量身定做”带头发展产业、钻研技术、带领群众致富

3、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模范带头、服务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据统计,该市现有生猪贩运、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油茶产业、蔬菜栽培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10多个,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该市观上镇保险设备党支部和保险设备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帮助企业协调矛盾,使该镇保险设备行业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市场开拓更加有力,2009年1-6月份,该镇保险设备行业实现税收240万元,同比增长32%。2、着眼于探索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互促发展”活动广泛开展。按照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开展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互促发展”活

4、动。企业党组织主要通过提供师资力量、培训资金、场地等形式,帮助村党组织开展思想理论、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切实帮助联建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村党组织主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党组织在用工用地、发展党员、建立活动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非公企业以开展“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信息帮扶”为主,支持村党组织改善办公条件,举办公益事业,帮助选准致富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以开展“用工帮扶、推介帮扶、调解帮扶”为主,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到用工不足的结对企业工作,帮助企业协调与周边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该市有38个农村党组织

5、与企业党组织结对联建,有167名企业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有庆仁中药饮片、天齐堂中药、齐门堂蔬菜等20多家企业在农村创办各类种养殖及加工基地和项目41个,就地安置农村富余劳力3000余人。3、着眼于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无职党员“联线联户”活动深入推进。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联线联户”活动。以党支部为单元,将全村无职党员划分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条线,整合优势,共同上岗履职。以村小组为单元,将上岗党员户、外出人员户、科技致富示范户、家庭贫困户和一般农户组成互助“联合体”。截至目前,该市“联线联户”上岗党员帮助

6、群众调整产业项目85个,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21个, 为外出人员户提供就业信息1258条,帮助18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引领2万余农户致富增收,推动了全市185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4、着眼于拓宽农村发展党员源头,“公推公选”入党积极分子成效明显。采取流出地党组织“海推”、 流动党员“联推”、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推”三种形式,发动党员、群众、流动党员、驻外党组织和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所在单位,向家乡党组织公开推荐身边的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再由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公选”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由村党组织挑选1-2名威信高、有能力、熟悉党务工作的农村党员作为外出

7、务工创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实行“先上岗、后入党”培养制度,根据他们在外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入党积极分子岗位,并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定期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外出务工创业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地党组织了解其政治思想和工作、生活表现。截至目前,该市通过“公推公选”共产生入党积极分子1556名,同比增加676名,增长76.8%。中组部2008年组工信息第134期正刊和江西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先后刊发了该市的经验做法。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樟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

8、质偏低,工作能力缺乏。受文化水平限制,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不强,税费改革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还没有完全适应由“征收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帮助农民研究市场、熟悉市场、进入市场的办法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还不强,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难以肩负起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2、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村级干部后备力量缺乏。由于农村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留守村里的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越来越少,另外在流动人员中,由于居住分散,流动性

9、强,许多人忙于生计,政治热情不高,致使农村党员队伍源头枯竭。此外,由于农村党员大范围流动,部分党员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加上村干部报酬低,岗位缺乏吸引力,使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缺乏。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财力减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存在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关键要在“五个下

10、功夫”上着力。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引领富民产业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要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能人创办和领办产业合作社、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从事农产品经营销售。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每个乡镇(村)都要配置一个以上能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把90%以上的村干部和6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培养成“双带”致富能手。2、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在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上下功夫。俗话说,

11、“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采取“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准村党组织书记,配强村党组织班子。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注重从本村现任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加大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和民主评议力度,每年组织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行推动科学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支部建设等职责情况进行一

12、次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与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待遇和奖励激励机制挂钩。健全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差、群众不拥护的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和考核、评议结果及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3、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在提升农村党员群众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组织部负责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乡镇(街道)负责培训其他村组干部和普通党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每年不少于三次,时间不少于15天,其他村组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10天。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各

13、类专业培训机构,广泛组织农村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引导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力争50岁以下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农村适用致富技术。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党员上下功夫。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党组织“公推公选”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始终遵循党员发展“二十字”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努力实现“373”工作目标,即:在结构上

14、保持致富能手(创业能人)占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占70%以上,女党员比例不低于30%。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的80%以上通过“公推公选”产生;确保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公推公选”产生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确保两年内实现“组组培养发展一名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入党积极分子,三年内发展一名党员”的目标。5、加大对农村基层的投入,在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保障上下功夫。加大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投入,确保组织开展活动有经费、有场所。把农村党建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形式,落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基本报酬、

15、离任补贴、创业基金、老党员生活补助以及活动场所建设等经费,确保党组织正常活动。关心爱护村党组织书记,每两年由乡镇(街道)统一组织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乡镇(街道)财政负担。按照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对累计任职满10年、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正常离任但未享受养老保险的老村党组织书记和老村委会主任进行补助。建立农村困难党员、老党员关爱帮扶制度,从今年起,党龄满50周岁、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党员由市财政每人每年按一定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补助金额,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市文明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现就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以“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为主题的“四创”活动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