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470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语文苏教三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红岛实验小学 张涛教学模式分析:“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同样,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也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将放手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其思维得以升华。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词作家乔羽。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题目让我

2、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

3、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幸福与希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永恒的魅力。【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词语双桨 绿树红墙 轻轻 倒映 幸福 环绕 四周 凉爽 洒指名读 齐读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生交流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设

4、计意图】因为有了提前的学生预习环节,所以课始的起点就要高一点,从检查预习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良好习惯。出示学习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是个明白人,因为课堂上学生是主体,目标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三、 问题引领,深入感受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2. 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生自由说痛痛快快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带着你们的体验和感受,好好读一读。四、 入情入境,读中感受预设学习过程1.学习第一节“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

5、给大家说一说,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们置身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快乐。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情绪欢快。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学习第二小节“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儿都吸引过来,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预设:抓“悄

6、悄地”,轻读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怕打扰我们。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3.学习第三节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儿童在新中国和共产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奏和韵律美。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设计意图】

7、朗读训练的指导要落到实处,每节课训练一点。五、 出示资料,总结全文本文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55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它真实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再现了孩子精彩的童年。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成为5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六、 作业设计,延伸拓展1.学唱歌曲2.假日,去公园划划船,唱唱歌,交流感受。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有朗读、有拓展,带领学生读懂了课文,理出了思路,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环节自然,遵循渐进的原则,从教学形式上看,有自学自读,有讨论回答分享同时我将放手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其思维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