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280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基础练习】《葡萄的精灵》(语文北师大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葡萄的精灵基础练习巢湖市柘皋中学 葛庆国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紫绒 尴尬 操守 松松垮垮B.嗜食 撇嘴 发酵 防患于未然C.曝晒 殊荣 擦拭 提心掉胆D.溢美 娇艳 开墩 沁人心脾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老爹对队长哈穆拉特的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他安排生产没计划,_场上的粮食大量受潮变质。(2)虽然事后想起来,也许我们分析不清楚,令一个操守严格者破戒,_为什么那么可喜。(3)天晴以后,我透过寂寞的葡萄汁瓶_白雪皑皑的天山,望到了一个神秘的变形的世界。A.导致 终究 眺望 B.致使 究竟 眺望C.致使 终究 注视

2、D.导致 究竟 注视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这儿,我的头!”哈尔穆拉特道:“看见这帽子了么?真正的绣花帽,不是路上捡的,也不是偷的,伊宁市巴扎上十二块钱买回来的!”B.北风呼啸,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的前锋已经侵入伊犁河谷,我提醒老爹说:“该把两只瓶子收回来了。”C.我的表情使座上众客体会到了酒的力量,纷纷议论:“好酒!赛过伊犁大曲!穆敏老爹做的还能有错!”D.艾尔肯是我们大队的一个机灵鬼他的化险为夷、逢凶化吉的故事我将在另外的小说中讲,他的盛情是不能拒绝的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

3、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B.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C.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 江流宛转绕芳甸

4、,月照花林皆似霰。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6-9题看不见的邮差迟子建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

5、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

6、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

7、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

8、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选自迟子建散文)6.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7.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8.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9.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参考答案一、1.C【解析】“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2.B【解析】(1)用“致使”比用“导致”语气缓和;(2)“为什么那么可喜”前面应该填“究竟”,不是“终究”,没有说“最终”的原因;(3)应该是“眺望”天山,而不是“注视”天山。3.A【解析】A项,“哈尔穆特道”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4.A【解析】B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

9、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B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是拟人。A项选自俞桂过湖,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D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均是比喻。故选B。二、6. 经济(免费)、快速、无形(看不见)、便捷。【解析】回答此题,应先在文本中找到有关网络邮件特点的有关叙述文字。文中有“没花一分

10、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的文字,这就说明网络邮件既经济又快速。文本中有“非常便捷”一语,这又说出了网络邮件的又一特点。文本中还有“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的文字,这便是网络邮件的第三个特点:无形(看不见)。7. 采用了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他能体谅作者收信的心情:收到用稿通知时就为我高兴;收到退稿时同情地看着我,感到遗憾和自责。写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解析】回答此题,有关信息在第8自然段。答题时要注意,题目并不是要求分析山村邮差的性格特点,而是要求回答“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因此,答案必须围绕这个问题组织,回答所采取的方法。比如,文章采

11、用山村邮差收到用稿通知时和收到退稿时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表现出他能体谅作者收信心情的善解人意的性格,用这些细节出了他热心善良的性格。8. (1)内容上:写出了上网前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看不见)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2)结构上:由这里的寄稿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为下文回忆山村邮差送回信作铺垫),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解析】要赏析文章中某段的作用,必须联系此段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对于表现文章中心和文章结构的作用。题目要求是文章的第6段,它的内容写出了上网前“我”到邮局寄稿的种种快乐,与网络邮差的无影无形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的感伤。在结构上,本段引出了下文对山村邮差送回信情形的回忆,并与文章结尾所写的邮局寄稿返回路上的生活情趣相照应。9. (1)指无影无形的网络 ;(2)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3)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解析】这是一道探究式题,只需根据题目要求,抓住标题中“看不见”和“邮差”两个词语在文中筛选有关信息。不难看出,“看不见”指无影无形的网络;“邮差”既指记忆中的像田师傅一样的热心善良的一类人,也指正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