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8790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知识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知识点解析】,1、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知识点解析】,2、【图片展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1、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

2、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1、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正确。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2、习近平同志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作为领导干部,应主动开门走出去,热情把人迎进,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群众为自我感觉纠纠偏。这是因为 (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肯定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的唯一标准 维护人民群众的所有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B. C.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解析】 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评判党的工作,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

4、历史的创造者,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党做出的最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说法正确;对党员干部工作的评判、认识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说法错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利益”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答案】 A,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3、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 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A B C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解析】:材料中此项活动体现的是“深入基层”,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因此与题意不符合;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的实践活动。 【答案】: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4、“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典型例题】,【解析】:材料中的“土地”、“庄稼”、“机器”都属于物质财富的范畴,故选B项。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