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8412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7第二学期灯塔三中导学案课 题伟大的悲剧1课 型讲 读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主备人吴英宏集备人 吴英宏 郎志祯审 核郎志祯 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目标达成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2、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第二关: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2、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第三关: 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3、 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4、作者介绍 茨威格,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 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

3、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创情激趣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活动探究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

4、么?(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刚才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体会。例如: 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

5、;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4 怎样理解题目中“伟大”和“悲剧”的含义?情感把握: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 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巩固提升讲述你心目中的英雄的故事。归纳应用学习本文你对胜利和失败会有一定认识。写一篇读后感布置作业课后题T二【教学反思】学生对课文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掌握较到位,特别是对“悲”和“伟大”的理解,收到了教师上课前所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思想来理解课文内容。该课时所教内容较多,没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比较生疏,这也许是我的预习工作没作好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