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8410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未选择的路)一、 复习旧课: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介绍诗人: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四、朗读诗篇。 学生自由朗读,再全班齐读。 五、合作探究。 1、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并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再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作者着重写的是“已选择的路”还是

3、“未选择的路”?(“未选择的路”)3、作者对“已选择的路”是什么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从“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叹息”可以看出是:后悔、遗憾。进而分析:(1)理解“回顾”:回过头来看。(2)“两条路”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岔路,或是人生道路上的选择。(3)破折号的作用:转折。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电脑应用 6.加强重点 7.分行举例 8.用在副标题前 9.标明作者 10.补充说明 11.表示总结上文 12.表示语言的延续(4)作者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人迹更少”)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因为这条路更艰

4、辛,更具有挑战性,更磨炼人,正因为这样,才更具有价值。)4、作者对“未选择的路”是什么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从“啊,留下一条路难以再回返”中“难以再回返”可以看出:期待、怀恋5、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因为着重写对“未选择的路”的期待、怀恋,所以表明选择更有价值,这样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六、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七、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

5、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八、作业积累联想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已选择的路后悔、遗憾路未选择的路期待、怀恋启示:1、必须慎重2、不要随波逐流教学后记: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本文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并试着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该怎么去做。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