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3845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第一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田县大坪塘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教案学校: 大坪塘中学 执教人姓名: 温巧玲 课 题 8 木兰诗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班级150班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8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 学目 标1.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5.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导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

2、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等人物故事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学1. 作品简介,检查预习2.正字音机抒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3.诗歌诵读: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4.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

3、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教目标导学一 :作品简介,检查预习1. 让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

4、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2.正字音机抒Zh(织布梭子) 可汗khn 鞍鞯nji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i(缰绳) 燕山:yn 胡骑j(战马) 戎机rng(军事) 朔气Shu(北方)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穿) 傍地走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目标导学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理解课文意思,师生讨论。3.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诗歌叙述了木

5、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从此替爷征: (4)旦辞爷娘去: (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万里赴戎机: (7)关山度若飞: (8)赏赐百千强: (9)愿驰千里足: (10)著我旧时裳: (11)雄兔脚扑朔: (12)雌兔眼迷离: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