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3808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陈玲组长审签课时2周次3课题名称 邓稼先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杨振宁及相关文体知识。积累文中重点字词。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把一切奉献给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知识内在联系学习伟人们乐于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重点及突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难点及突破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易混点及解决理解并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能力生长点学会运用对比、小标题等写作手法。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预 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 以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男儿主题曲进入课文。2、 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杨振宁及相关文学常识;2、积累文中

2、的重点字词;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 文学常识简介1、 文体介绍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 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 邓稼先、杨振宁人物相关知识介绍。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作了重大贡献。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与李政道联名发表一篇论文,推翻了“宇宙守恒定律”,1957年与李政

3、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4、 预习检测(详见PPT)1、 读准宰割、徘徊、筹划等字音。2、解释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锋芒毕露等词语。6、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历史引入两弹元勋概述生平突贡献人物对比赞扬品格证实谣言骄傲自豪工作事业坚定执着七、课堂小结 理解课文方法多,标题理清思路出。8、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B面基础理解1-4、综合性学习14、15题。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2、 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2、合作探究,感悟写作手法3、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人格品质。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邓稼先是一

4、个怎样的人?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为科学献身,报效祖国。总结:邓稼先是一个忠厚平实、贡献巨大、不怕牺牲、胸怀祖国的爱国者、科学家。3、 合作探究感悟写作手法1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

5、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作者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 在人物传记中运用人物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气质和品格,又可以强调气质品格不同。本文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答: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3.总结本文写作手法通过自己熟悉的事例来塑造人物;运用对比写作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变现中心;以小标题构思全文。4、 拓展延伸试着举例将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结合起来的“民族的脊梁”,说说他们的故事。5、 总结全文 本文是描写邓稼先的一篇人物传记。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突出了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崇高情怀。6、 作业完成练习册B面课外阅读 学生活动预设欣赏歌曲了解文学常识,做好相应笔记。预习检测,读准字音。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小组合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