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66100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4 驿路梨花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设计人高荣授课日期2017.4.14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老师点拨、启发与引导的方式完成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2、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法制德育渗透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重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难点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教具准备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合作、交流与探究;点拨、启发与引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一、 学前准备一、导入 同学们,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是这样写的: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

3、处开。 这首诗写宋军大败金兵,诗人欣喜,遥想清明时节,祭扫坟墓的使者会看到满路梨花盛开,该是何等兴奋!我们现在所学的这篇课文的标题,就是化用了“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文中写到了何处的梨花?是怎样的梨花?又写到了和梨花相关的什么人、什么事呢?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2.文体常识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

4、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一课时1、 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陡峭(qio) 着急(zho) 露宿(l ) 喷香(pn )菌子(jn) 麂子 ( j ) 撵走(nin ) 修葺(q ) 2.根据注音写汉字:晶yng(莹) b(避)风 y (驿)路 立j(即) 竹mi(篾) 火tng(塘) 打ro(扰) 香气四y(溢)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折损:因过分尊重使

5、人承受不起,客套话。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恍惚:不真切,不清楚。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延伸:延长伸展。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二、 课堂探究二、合作交流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写下面表格。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1“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第二天早上2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前一天晚上3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前几年姐姐出嫁后4解放军盖小茅屋十多年前5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茅屋后出嫁前 明确:修建小木屋、照料小木屋、回报小木屋,只是为了方便后来人,让这片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得以传递。作者描写小木屋,则是为了让这种淳朴的民风,乐于助人的精神、善

6、良的美德被更多的人知晓、学习。2全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明确:顺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插叙: (1)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2)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 (3)解放军盖茅屋 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和疲劳。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本文中的解放军、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及哈尼小姑娘们、瑶族老人、我和老余,都为小茅屋做过好事。文中的梨花,既指路边盛开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及那群哈尼族

7、小姑娘们。这驿路上的梨花,象征着梨花盛开的地方人们那种像梨花一样美丽的为别人着想的雷锋精神。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 (一)合作与交流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明确:有四处:(1)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2)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8、。(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2.细读课文8-12段,看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为何要这样写呢?明确:对小屋的描是由远而近,由外及里的。 外部:草顶、竹篾泥墙(远看);门从外扣着,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近视)内部:先写火塘(室内地上挖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灰是冷的;再写大竹床,虽然简陋,却铺着厚厚的稻草;又写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面装满了水,接着写自己的感受,“尝了一口” “清凉可口”;又借着电筒光发现墙上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

9、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屋内的描写,就像电影镜头的推移,最后停在那几行粗大的字上,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这些,都表明草屋主人很热心,想得细致周到。草屋应有尽有,准备周全,安排妥当。过路人怎能不“对小茅房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呢?作者对小屋作如此细致的描绘,正是为了表现小屋主人善良赤诚之心,火一般的热情以及他的细心体贴。3.“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 有什么作用? 明确:设置了三次悬念。第一次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次悬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

10、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次悬念: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叔叔为什什么盖房子呢? 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悬念作用: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一连串的布疑,一环套一环地设置悬念,以形成一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文势。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带有浓郁的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神秘色彩。在读者心理上,造成疑团顿生、捉摸不定而非寻根究底不可的情绪。误会作用:两个误会都带有喜剧色彩,而且又是人物交替误会,波澜迭起,别有情趣。在这双

11、重误会中,迸发出雷锋精神的灿烂光辉。总之,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二)赏析句子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明确: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做铺垫。2.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明确:两个“都”字反映了老区人民心灵的美好,社会主义祖国多民族大家庭温暖如春。(三)写法探究 1.结合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写此文

12、是为了赞美木屋主人,可在行文中却时时突出“梨花”,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呢?“梨花”到底是指什么呢?明确:文中所写的“梨花”共有三种含义。课文开头写:“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这里的“梨花”指自然界中梨树上开的梨花。课文中间写:“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里的“梨花”指哈尼族小姑娘。课文结尾写:“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的“梨花”指善良、热心、文明,乐于助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说的主人公未出场,但课文借洁白美丽的梨花赋予他们以鲜明美好的形象,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花自然结合,作者正是用洁白如雪,不虚浮、不

13、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美好精神,把本来抽象的精神品质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2.阅读本文后,从内容和写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明确: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

14、美的主题。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是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这是因为本文以满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通过瑶族大爷、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形象鲜明感人。3.归纳文章主旨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四)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三、板书设计 梨花 发现小屋 小屋 周到 解除饥饿疲劳 细心 驿路梨花 老人诉说 梨花 雷锋精神高尚品德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三、 拓展练习四、拓展延伸:收集有关梨花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