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64399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下册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新版)浙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植物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物质:土壤、空气和水等,能量:阳光温度,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于食物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二、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结构,形成了食物网 。,读图:,说说鹰、鼬、鼠、小麦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各来自何处?,鹰、鼬、鼠、小麦所需的能量分别来自于鼠、鼠、小麦太阳光,如果鼠的数量减少,你认为该食物网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鼠减少,鹰和鼬将因缺少食物而导致减少,小麦的产量会因鼠减少而增

2、加。,若小麦大面积减产,会产生什么后果?,鼠、鼬和鹰都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小麦吸收并利用太阳能 合成了有机物,储存了 能量,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小麦是否将所有的能量都转移到了鼠的身上?为什么?,没有。因为小麦本身的生命活动也需消耗能量,此外,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时会消耗掉一部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时其传递效率只有10%2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你认为食物链或食物网在传递能量时有何特点?,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终点是呼吸产生的热; 2、能量是沿食物量或食物网单向传递的; 3、能量传递过程中,只有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

3、级消费者4、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 A、供自身生命活动所需;B、留在生物遗体内;C、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被分解者分解;E、流入下一级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经济效益。,能量的输入,形式:太阳能,能量的传递,途径:食物链,能量的散失,形式:呼吸热能,化学物质 (CO2、O、N和其他物质),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光能.,读图:,2、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不断减少?,能量流动: 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有什么联系?,次级 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

4、,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传递效率为10%20% ),初级 消费者,(1)设草含有的物质为100克,则鹰获得的物质最多是 克;当鹰增加1克体重时,至少需要草 。,4,25,(2)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能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化学物质 (CO2、O、N和其他物质),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读图:,能量流动: 物质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的流动呢?,、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在与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无机环境,碳的循环过程,以碳为例,说说化学元素在生产者、

5、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讨论,总结:,(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工燃料的燃烧,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缓解措施,1图中固氮途径有:固氮、固氮和固氮

6、。 2上图说明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可以。,氮是怎样循环的?,雷电 人工 生物,循环的,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别,形式,特点,范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主要以有机物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全球生物圈,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 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 图解,回答问题。 图中D表示_。 能量在逐级递减中,传递率按20计算,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为_千焦。 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作用被消耗,通过B利用,而B

7、又通过C被消耗。,太阳能,1.6,呼吸,分解者,呼吸作用,2识图作答: 1)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CO2的方式。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CO2,绿色植物,其他器具和材料:鱼网,镊子,玻璃棒,蒸馏水,池塘水等,广口瓶(深棕色、无色),洗净的沙砾,水草,陆生植物,田螺,蜗牛,水蚤,鱼,设计一个让生物生活得长久的广口瓶世界,3、右图所示,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池塘 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请根据图回答: 1) 这个生态瓶应放在的地方,这样可以使金鱼藻、绿萍 。

8、 2)在这个生态瓶中,金鱼藻,绿萍为虾等提供和 ;虾等为绿萍等提供,所以二者能共存。 3) 使金鱼藻、绿萍、虾和螺蛳 能长期生存,生态瓶中还必须有的 一种生物成分是。 4)生态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那 么生态瓶中早晨时水溶液的PH_ (、或)傍晚时水溶液的PH 值。,.问题探究.,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分解者,1、在一定的区域内和它所生活的环 境中的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2、地球上的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全部生物,非生物因素,生物圈,3、生物圈的上限离地面约的高空。下限可达离海平面约千米

9、的海沟,或距地面 约的岩石层。,10千米,12,2到3千米,4、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和。水域生态系统又可分为: 和。 陆地生态系统也可分、等。,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5、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特点的是 ( ) A、动植物种类繁多 B、群落结构复杂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结构 D、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很少,D,6、下列关于海洋生成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全部海洋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B、海洋中的生物大都能在水中运动 C、深海中的鱼类常常眼睛退化 D、海洋

10、中的动物种类很多 7、善于挖洞的或能快速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一个生态系统中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A,B,1、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 A 、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食物网,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原因是 ( ) A、能开花结果 B、身消耗能量少 C、总在食物链的开端 D、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B,D,3、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4、下列属于分解者的

11、是 ( )A、硝化细菌 B、根瘤菌 C、枯草杆菌 D、团藻,6、如果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中,田鼠因病全部绝灭,那么间接受害的是 (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D,C,D,C,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 有_条。 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只属于次级消 费者的生物是 _。 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 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又是_。 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 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 的数量可能是_。,5,吃草籽鸟、昆虫,猫头鹰 蛇 吃虫鸟 吃草籽鸟 蟾蜍 蜘蛛 昆虫 草,蜘蛛,4,捕食,竞争,竞争,增加,1、为什么有些发达国家的食品结构是以肉、蛋、奶为主,而我国的食品结构仍是以粮食为主?,2、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