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462684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夜直 曲江二首2、从军行 碛中作3、采桑子 蝶恋花4、国殇 无题5、学弈 痀偻者承蜩6、欹器 薛谭学讴7、丁公凿井 郢书燕说(寓言)8、黔之驴 狼9、大学第十篇 10、大学第十一篇(上)11、大学第十一篇(下)12、大学第十二篇第一课(一)国殇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注释】殇:此指英魂。【领会】于右任(1874-1964),民国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爱国诗作国殇,又名望大陆,是作者1962年写下的骚体自挽遗嘱诗。作者曾在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

2、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寄寓着诗人盼望海峡两岸统一,魂归故乡的爱国心愿。(二)无 题 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注释】墨:黑色。墨面:此处形容旧中国劳动人民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没:隐藏。蒿莱(ho l i):丛生的野草。敢:敢于。浩茫:辽阔

3、广宇:广阔的宇宙。于:在。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领会】鲁迅的这首无题,用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在动地的哀吟之中,表达了他对惊雷的期待。鲁迅耗尽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只为万家墨面的人民。“心事浩茫连广宇”,表达了他爱祖国,爱人民,和对民族前途的忧患,并期待人民从麻木沉默中觉醒。毛泽东十分欣赏此诗,1961年10月7日,亲笔书抄此诗赠送来访的日本朋友。第二课(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释】缭乱:之

4、心绪烦乱。【领会】“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边地音乐的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

5、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二)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圓。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注释】碛:沙漠。走马:跑马。绝:没有。平沙:广阔的沙漠。万里:无边无际的样子。辞:告别,离开。两回圆:表示两个月。【领会】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辞家见月两回圆”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他不由得思想

6、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第三课(一)夜直 ( 宋)王安石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释】夜直:犹今语所谓值夜班。金炉:铜制香炉。漏声:铜壶滴漏之声。翦翦:形容微风轻拂。恼人:使人烦恼,撩拨人。【领会】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

7、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二)曲江二首 (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释】 典:典当。蛱蝶:蝴蝶。款款:徐缓的样子。流转:轮流。诗意:每天退朝

8、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领会】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意深,究之而意来,真正表现了神馀像外的艺术特点。第四课 (一)采桑子(北宋)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释

9、】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首)。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涟漪:水的波纹。【领会】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词的上片,轻舟短棹,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 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

10、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蝶恋花(北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章台:汉长安街名。 乱红:落花。 【领会】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庭院”深深,“帘幕”重重,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

11、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第 六 课(一)学 弈 孟子告子上弈(y)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hu)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12、一心以为有鸿鹄 (h)将至,思援弓缴 (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弈(y)秋:名字叫秋的棋手。奕,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鸿鹄:天鹅。缴:系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收回来。弗若:不如;【领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但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的是拉开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却不如那人学得好。能说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当然不是这样的。(二)痀 偻 者 承 蜩 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j l

13、)承蜩(tio),犹掇(du)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 zh);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1。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注释】佝偻,驼背.承:粘。蜩:蝉。适:往,到。出于:从经过。犹掇之:犹如摘取一般。道:方法。累丸二而不坠:指练习手功,叠积两个弹子而不落地。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指失手次数极少。十一:指十分之一。处身:摆放身

14、子的姿势。若厥株拘:像直立的枯树桩。11唯蜩翼之知:只留心蝉的翅膀。【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从一片树林中经过,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就好像采摘果子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有技巧啊!大概有什么好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是有好的办法。五六月的时候,我练习手上功夫,在竹竿上叠累两个弹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弹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粘蝉就犹如采摘果子一样容易了。除了练手腕,练臂力,还要练站功,我捉知了时,身体竖得像木桩一样,纹丝不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