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4520915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交换大的专业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础概念什么是软交换?在询问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得到一系列特征的描述:它是NGN8的核心,它具有开放的架构 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它能够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分离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功能(IP PB)。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2、 PB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 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概论据国际Sof

3、t 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 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中兴软交换端局改造解决方案思科系统亚太区NGN/VoIP首席技术顾问殷

4、康认为,尽管“软交换”是目前NGN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概念仍然有些似是而非。他说:“软交换这个术语可以说是从Soft switch翻译而得。Soft switch这一术语借用了传统电信领域PSTN网中的硬交换机switch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强调其基于分组网上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的含义。国内一开始有人将Soft switch译为软交换。但是软交换这个翻译术语含义不够十分明晰,单从字面上看很难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设备系统概念还是体系概念。” 殷康指出,我国电信业历来将名词属性的、设备概念范畴的switch译为“交换机”,而将动名词属性的switching 译为“交换”。25 switch

5、译为25交换机,ATM switch译为ATM交换机,L2/L3 switch 译为二层/三层交换机。因此他建议,为学术研讨的严肃性, 应该将soft switch更为确切地译为“软交换机”。这只是翻译概念上的问题。不过从某一方面来说,对于软交换概念的模糊,也反映了产业界对于软交换认识上在某些方面依旧存在偏差,存在着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是过分夸大了软交换功能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软交换被人为地“神话”了,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着通信行业的未来,似乎无所不能的技术。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

6、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编辑本段2、软交换体系思想的基本要素 平滑地构建软交换业务平台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2.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2.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

7、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2.3 、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编辑本段3、 体系架构 mswitch软

8、交换综合解决方案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3.1、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3.2、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系中则需要由IP来承载。3.3、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按

9、照其所在位置和所处理媒体流的不同可分为:中继网关(Trucking Gateway)、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多媒体网关(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无线网关(Wireless Access Gateway)等。3.4、IP终端(IP Terminal)目前主要指H.323终端和SIP终端两种,如IP PB、IP Phone、PC等。3.5、其它支撑设备。 朗讯:软交换解决方案如AAA服务器、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等,它们为软交换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软交换是下一代网

10、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较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通过核心分组网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

11、,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 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与软交换之间的交互,可采用SIPT、H.323或BICC协议。编辑本段4、软交换技术定义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描述为: 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业务; 它采用标准协议(如SIP、H.323、MGCP、MEGACO/H.248、SIGTRAN以及各种其它的数据及ITU协议); 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它

12、与下列一种或多种组件配套使用 媒体网关 信令网关 特服务器(例如提供CLASS业务) 应用服务器(例如提供多媒体业务) 媒体服务器(如提供数据流媒体、会议和广告等业务) 管理、供应和收费/计费接口。 也许从业务角度来看,可以给出一个更形象的定义: 软交换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提高收入。编辑本段5、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

13、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 ()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

14、网络的动态拓扑。 ()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的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PSTN网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编辑本段6、软交换的协议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软交换体系涉及协议非常众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国际上,IETF、ITUT、Soft Switch Org等组织对

15、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制定完成,或趋于完成。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真正实现软交换产生的初衷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在软交换的研究进展方面,我国处于世界同步水平。信息产业部“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在1999年下半年就启动了软交换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一简单介绍。6.1、H.248/MEGACO和协议均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应用在媒体网关和与软交换设备之间。两个协议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是由提出来的,而是由提出来的,且是双方共同推荐的协议。它们引入了(终端)和(关联)两个抽象概念。在(终端)中,封装了媒体流的参数、和承载能力参数,而(关联)则表明了在一些(终端)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通过、等个命令完成对(终端)和(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