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20236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贫困问题(同名1718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

2、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

3、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

4、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口的分布也表现出零星性的特点。我国贫困人口零星分布还表现为牧区人口、库区人口、高山高寒人口、边界人口、雷区人口、船民人口等等。(4)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

5、可持续发展之路。(5)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

6、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一)从地区角度分析 1、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导致了农村贫困的发生一般来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无法脱贫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发,农业产量难以稳定,而且这种环境往往也几乎失去了吸引投资,改变命运的机会。2008年四川发生了地震,其中以汶川最为严重。2010年中国西南五省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旱灾已经严重影响了春耕春播,云南部分旱区绝收后不得不面临口粮危机。极端环境条件下导

7、致的农村贫困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也使该地区的脱贫工作面临重重考验。2010湖北地区的洪灾给当地的农作物以及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笔者家乡就有许多人因为洪水房屋被毁,财产被冲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农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的供给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贫困农户所处环境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相对落后。贫困农户远离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公共服务相对较难。公路作为与外界实现便捷交通的重要工具,对解除贫困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享受中心县城的公共信息及服务,还是吸引外界投资,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农村的公路建设得不到发展,铁路、高速路这些

8、快速交通工具在很多农村都没有,笔者从家到市区就要数个小时!3、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小农意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很多地方的农民仍然坚持一门一户独善其身的生产、生活格局, 人与人的结合仍主要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合作相对较少,竞争成分不高,贫困地区通婚圈狭小,人们利用血缘和亲缘关系建立的社会网络延伸半径小,人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这种圈子阻隔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社会的有效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界社会先进的文化浪潮对贫困农村冲击的势头,因而更加强了贫困地区社会贫困性和贫困落后的现实状态。(2) 从教育角度分析 教育投入有限,教育制度的不尽

9、合理,都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成效不明显,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仍普遍偏低,这不仅表现在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占的比重较大,更表现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300%,教育和收入及劳动生产率有正相关效应。劳动者素质如此重要,我国贫困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年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低素质劳动力既难以接受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也难以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由于既不懂某些行业的技术要求,也无法快速学习和应用新

10、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接受不了。这就导致自身素质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只能从事最辛苦且报酬很低的工作,生活质量差,家庭收入无望增加,摆脱贫困遥遥无期。可见,教育问题不解决,不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脱贫将会很难。名牌大学里,农村孩子的比例逐年降低。这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成就,而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的结果。人们总喜欢把农村孩子考大学称之为鲤鱼跳“农门”,而现在许多人担心,“农门”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逾越。关于农村教育问题,再次深入探讨一下:i)名牌大学,农村孩子越来越少 根据央视报道:中国农大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清华大学,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

11、,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微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而最近一些年在10%到15%之间。更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农村就读名牌大学越来越少,是不是城市化进程的效应:参加高考的城市孩子已远远超过了农村孩子造成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农村孩子占到60%以上。 ii)超级中学,让高考竞争大提前 就拿湖北来说吧,像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这样的学校,师资力量跟县级高中是没法同日而语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孩子在高中就落后一步,

12、在高考的角逐中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大学在目前这种招生体制下,不具自主权,不能看是城市生涯还是农村生涯,只能看分数。而看分数的结果,就使得超级中学的培养模式得到认可,高考之战,事实上主战场早已移师三年前的中考。 iii)“拼爹年代”,农村孩子有三输 主战场的前移,打了农村孩子个措手不及。“初中时代,十几岁的娃,情商高点的,还能专心读书,情商发育得慢的,还处在玩的懵懂状态。他们之间的成绩差距原因,与其说是智商,还不如说是懂事的早晚。这也就是为什么女生成绩会普遍好于男生成绩的原因。”某高校招生办人士说,“而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就迎来了命运的分水岭,要么进超级中学,然后进好大学;要么进普通中学,然后进普

13、通大学。”“没有超级中学之前,这道分水岭在高考。孩子们已到了十八九岁,自治能力增强了,知道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的成分多。而提前到初中,在懵懂年代,则家庭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套用句时髦的话:初中是拼爹的年代,不但比拼家庭的经济条件,更比拼家庭的培养环境、培养眼光或者说是决心。”但残酷的是,这种拼爹法,农村孩子都不具优势:一输输在经济基础。 在中考中,很多孩子因为差几分的原因跟超级高中失之交臂,动辄上万的调剂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贫困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在这一步就落人之后。二输输在培养环境。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面,大家都很努力,带动了所有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给孩子的学

14、习带来很多好处。然而,现在的状况是那些超级高中有很多个方面优秀的孩子,使得他们的环境更适合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农村孩子也会有很多欠缺:很多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留守孩子无人管教跟约束,很容易被不良行为诱惑,容易沉迷于网吧、游戏室 。现在家教盛行,农村贫困的孩子请不起家教,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再不去问老师的话,只会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了。 三输输在培养眼光、决心上。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是个尚文的村落,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历来有节衣缩食、举债供孩子读书的传统,但近年来,这一风气在悄然改变。一位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考上大学的能到省外的国有企业去,上世纪90年代,能到省里的政府部门,

15、2003年之前,就只能到县里、乡里,而这些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还不一样去打工。同是打工,读完初中就去,省了上大学的读书费还多赚了几年钱。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能被超级中学调剂费挡在校门外的农村孩子毕竟还是小部分,但出得起钱而不愿出钱的农村家庭却呈上升趋势。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一些孩子家长已经失去了靠读书改变孩子命运的决心。(3) 从政策角度分析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贫困极易发生。所有保障制度中,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经常成为贫困产生的诱因。中国的二元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可能对城市、农村一视同仁。这就造成国家在城乡居民的医疗投资、政策方面存

16、在巨大差别,如果集中分析贫困众多农民无钱看病、吃药的原因,不难发现其贫困之根源就在于生病,这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贫困地区屡见不鲜。在医疗方面,农民基本没有什么医疗保险,即使有,报销比例也非常低,一半在10%以下,农民普遍收入低,所以一旦生病,极易致贫和返贫。“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不怕穷,就怕病”。这应该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了,早在10多年前,在笔者的记忆里,就常听见有人像说口头禅似的说这句顺口溜。 2、地域政策差异导致农村贫困。以东西部经济发展为例,东部经济高速发展,西部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东部,贫困人口和贫困程度也尤为严重。我国在经济政策方面,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以前,一直都是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不仅给东部及沿海地区提供引进外资、进出口配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在金融信贷政策上,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