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48177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 张红云 ( 湖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125) ? ? ? ?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 在全国应有一流的农业, 而一流的农业 必须具备一流的农业科技。在科学与经济互相作用、 互相依附、 互相发展的辩证关系中, 管理的重要性也越加突出。根据湖南 农业的特点, 全省农业科技系统要继续为农村经济作出新贡献, 要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较多, 但关键是要培 养一支新型的复合型组织人才队伍。 首先, 复合型组织人才应该是科学人才或是科学家, 是懂行 的而不是外行的。在科学水平不高、 科研规模不大、 科学内在动 力不太起作用的上世纪,

2、 行政长官只要提供了一定的经费和适当 的社会条件, 科学研究是会取得成就的。但是应当看到, 在科研 水平较高, 科学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新世纪, 科研、 经济、 管理不只 是提供经费和适当的外部环境, 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政策, 促进社 会的科学能力、 经济能力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需要培养掌握大科 学系统?新质 的组织人才。这种人才, 不应过多地参与具体的专 业研究, 而是侧重于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让管理产生生产力。 其次, 这种人才必须具备经济专业的根基, 富有经济的天赋 和头脑。众所周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科研单位如果只有 成果而无经济实力是不行的。科研成果不应当只是样品、 展品、 而

3、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或? 催化剂作用, 植入经济土壤, 使其开花 结果, 使其增加新的价值。这种选择途径或 催化剂?, 不应该 是 长官意识? 或 拍脑袋式? 的想象, 而应当是一种科学的经济 决策能力, 创造出?1+ 1 2 的? 新质 。所以说, 复合型专门组 织人才, 除了是科学家外, 还必须是经济学家。与此同时, 还必 须是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 复合型人才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应具备的素质和才能包 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全能型的知识结构。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组织人才 应是学问渊博的人, 必须通晓科学、 经济发展规律, 善于洞察科 学、 经济前沿的突破点, 将有限的资金、 人力和物力用在最

4、有可 能出成果、 出效益的方面。 2? 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协调是组织人才的天职, 从某 种意义上说, 协调才能强弱是决定其事业成败的关键。首先要 协调政治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国家, 不能因强调业务 的重要性而忽视政治。其次, 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马克思曾经 说过: ?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3? 谦逊的合作态度。历史上卓越的组织管理大师往往是 最谦和的人。谦逊的态度不仅表现在年轻与年老之间, 更重要 的是表现为同代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科学与经济领域内, 有一种自发的潜意识的抵制他人发展的? 排同现象 。 4?豁然大度的高贵品质。复合型组织人才也就是帅才。 ? 帅才最大

5、的悲剧, 乃是不知道自己部下的光荣, 实际上是他个 人的光荣, 越是能够容忍大度, 那么成功就越大 。虽然做到这 一点确实不容易, 但也是能够做到的。 5? 当机立断抉择能力。抉择能力的强与弱, 是一位优秀组 织人才的重要标志。在两个极相似的方案中, 要挑选一个, 是最 难的事情, 但这却是一个组织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6? 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除上述的? 多谋善断 外, 组织管 理者还需要有一种努力奋发的自信力和自信心, 不受任何外来 因素的干扰和左右, 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 持之以恒, 直到取得 成功。那些? 功成名就 、 ? 贪图安逸 ? 靠站停息 等天性中的惰 性, 均是复合型组织人

6、才的顽敌。 培养复合型优秀组织人才, 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困难的社会 任务, 亦是我国深入科技体制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种培养, 决不能够解决仅仅对行政长官进行一个简单的轮训 而应该是经过严格的业务训练。其训练途径主要有: 培训。系统培训期限笔者认为不应低于三年, 在科研、 经 济、 管理三项专业中,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培养对象, 已拥有一项 专业知识, 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补缺其余的二项, 缺什么补什么。 两项专业, 分别用一年多时间完成。通过这些交叉学科的专业 学习训练, 从而克服受教育者各自母本专业的局限性, 将科研、 经济、 管理三种思想、 三种业务、 三种方法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既

7、懂硬科学、 又懂软科学的?两栖 专家。 实习。期限为二年( 国内、 国外各一年) 。国内实习一年, 在 已有知识与试验的基础上, 深入到公司、 企业、 基地参与该单位 的领导活动, 挂职和不挂职都可以, 凭借创造、 归纳整理等一系 例的思维形式, 在实践活动中, 发现问题, 提出新思路, 采取新举 措, 开拓新领域。国外实习一年, 经国内培训合格者, 可选派到 国外公司、 企业去实习。 选拔。综前所述, 培养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 立足点应 当是高起点选拔, 学历要在研究生以上, 年龄在 35 岁以下。其 方式有? 举荐 、 ?引进 、 ? 招标 , 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而定。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 279 页 2江泽民!在农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文献出版 社 2001 年 1 月出版,!论科学技术第 27 页 ( 责任编辑: 帅时远) 117教育管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