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80795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大纲第一章教育科研概述1、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2、教育科研特点:教育性、科学性、探索性、创新性、应用性、实效性、群众性、迟效性。3、分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追因研究和调查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历史研究主要文献资料研究法。4、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第二章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论证1、课题

2、选择的意义: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2、课题选择的途径: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发掘课题、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支发掘课题、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遇到的新情况中支发掘课题、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支发现问题、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发掘课题、从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3、课题选择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4、课题选择的过程:1、调查研究,提出问题: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法三种。2、资料的分析与综合。3、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4、预实验或预

3、调查。5、课题确立。5、课题选择的方法:问题筛选法、经验提炼法、资料寻疑法、现状分析法、意向转化法。6、课题论证的内容与过程:论证准备、开题论证、综合论证。7、课题论证报告包括:1、课题提出的较详细论证。2、研究内容、范围的具体表述。3、研究对象、方法。4、课题的进程。5、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人员分工。6、成果形式。第三章研究过程的设计1、教育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必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2、教育研究假设的作用: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的作用,帮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3、假设的类型:1、按性

4、质和复杂程度分: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2、按假设的形成分:归纳性假设、演绎性假设、研究性假设。4、假设的形成:1、搜集资料,提出科学问题。2、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3、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5、好的假设的特点: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2、假设是一种推测。3、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地表述。3、应当是可以检验的。6、研究方案的形式: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手段、拟定研究计划。7、选择研究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1、综合与分析2、归纳与演绎3、因素的控制程度。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8、研究计划应包括:1、课题研究的假设是什么2、

5、研究内容有哪些3、研究对象及样本的容量4、研究的方法与手段5、研究的步骤。第四章文献检索1、文献的类型: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2、零次文献:是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作出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资料。3、教育文献的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非文字资料。4、文献检索的途径:著者途径;题名包括书名、刊名、篇名等途径;主题途径;引文途径;序号途径;代码途径;专门项目途径。第五章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2、教育

6、观察法的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全面性和具体性;敏锐性和准确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3、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有助于教育课题的选择与形成;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4、教育观察法的类型:追踪观察法、隐蔽观察法、抽样观察法(时间抽样、场合抽样、阶段抽样)、综合观察法。5、教育观察的设计:1、确定教育观察的目的和中心2、大致调查和试探性观察3、确定观察对象4、制定观察计划5、准备观察手段6、制定统一标准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6、教育观察实施:一、做好教育观察前的准备:1、做好观察计划:观察目的、人员的组织分工、观察重点和范围、观察提纲、注意事项、观察的记录表格、观察仪器、观察过程的安

7、排、观察的应变措施。2、与教育观察对象搞好关系。二、教育观察实施1、按计划进行2、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观察:实地观察、课堂观察、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结合个别谈话3、观察时须注意的问题:选择最佳观察位置、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的因素、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偶然的或特殊的反应。三、材料的记录和整理。记录的方法有现场详录法、评定记录法、符号记录法、清单记录法。四、分析教育资料与撰写教育研究报告。7、教育观察实施的一般要求:注意科研精神的培养、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第六章教育调查法1、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8、,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善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善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2、教育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过程中进行的间接的观察。教育调查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3、教育调查的特点:教育调查的价值趋向性、教育调查的实际应用性、调查对象的角色复合性、调查研究的自控性和他控性。4、教育调查在实际操作上的特点: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了解教育现状为目的;通过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真实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资料

9、;在调查过程中形成理论并检验理论比较可靠;与实践结合紧密强调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事实和数量为基础有比较好的说服力。5、教育调查的分类:1、按调查功能划分的类型:现状调查、历史调查、发展调查、比较调查;2、按调查范围划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个案调查3、按调查手段划分的调查类型: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测验调查。6、问卷设计的步骤:明确课题、提出假设、概念的界定、筛选变项、确定指标、产生问题。7、问卷问题排列要求:简单的问题在前、熟悉的问题在前、感兴趣的问题在前、态度问题在前。8、问卷答案的类型:开放式答案、封闭式答案、混合式答案9、问卷的基本结构:标题、前言

10、、指导语、个人基本资料、问题与选择答案、编码、结束语。10、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和审查问卷,再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11、分发问卷方式:邮寄、有组织的分配、当面填签。12、回收率一般不应少于70%。13、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称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14、访谈法适用于向被访者了解心理体验、情感,以及对某一事物的意见、态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15、访谈调查的特点:1、优点:准确、灵活、深入2、缺陷:成本较高、缺乏隐秘性、受访谈员影响大、记录困难、处理结果难。16、访谈的类型:1、以访谈员的控制程度分:

11、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2、以调查对象数量分:个别访谈、集体访谈3、以人员接触情况分: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4、以调查次数分:横向访谈(一次访谈)、纵向访谈(多次访谈)。17、访谈的程序:1、准备阶段:制定访谈计划、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选择访谈对象、培训访谈员、访谈前的预约2、访谈阶段:尽快接近被访者、建立融洽的访谈氛围、按计划进行访谈、认真做好访谈记录3、结束阶段:掌握时间、掌握行为、结束语。18、访谈的技巧:1、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明确清晰、对回答不作任何评价、维持被访者的访谈动机、注意非语言交流2、倾听的技巧:不轻易打断被访者、接受沉默3、回应的技巧:非指导性的态度、

12、避免论说型和评价型的回应/追问要适时适度4、记录的技巧:尽可能记录原话、边听边记、记录访谈员的资料。第七章教育实验法1、教育实验法: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以便人为地引起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揭示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2、教育实验的程序:1、课题的确定2、被试的选择3、实验因素的控制4、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5、撰写实验报告3、被试的选择:依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依研究结果的概括化程度来选择被试。4、取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全体的代表进行研究。5、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所抽取的那部分称为样本。6、取样的

13、意义:1、有效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2、节省研究的人力、时间和费用3、提高研究结果怎样的准确性和研究深度。7、取样的基本的方法:简单随机取样法、系统随即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方便取样法。8、取样的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9、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研究的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都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的方法、10:抽样误差的大小。11、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是标准差平方。12、教育科学研究收集到的资料的类别: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13

14、、实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4、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15、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16、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17、额外变量: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 之外,往往还有一些变量 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类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变量,统称为额外变量或控制变量。18、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一、自变量的选择有:1、选择自变量类型。自变量的类型有四类:刺激变量、环境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15、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2、自变量数目的确定二、自变量的操纵1、给自变量下操纵性定义,要求提供观察或测量的标准。规定变量的操作程序,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2、自变量的水平选择。自变量的不同强度引起的反应有差异时,则自变量处于不同的水平。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导致行为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行为是处于自变量的控制之下,或者说,自变量是有效的。3、自变量的有效和无效:自变量的水平发生变化时,而没有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我们就认为自变量无效;反之,则认为自变量有效。19、自变量没效的原因:1、实验者错误地认为自变量很重要,但实际上它不重要2、实验者没有能够真正地操纵自变量。20、因变量测量的客

16、观指标: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21、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的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22、一般常用的因变量的反应指标有:完成量、错误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等。23、额外变量的种类:一、环境变量二、程序变量三、被试与主试变量。1、实验者效应是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有皮格马利翁,也称期望效应。2、要求特征,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方式进行反应,有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24、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平衡法、随机化法、匹配法、统计控制法。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