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44302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徐赐成如何把先进的课程理念、新颖的课程结构和丰富的课程内容变成有效的教学实践,是本轮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挑战就等于抓住机遇。为此,在本轮课改的起始阶段,很多教师热衷于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使得课改后的历史课堂“热闹”了许多,但教学毕竟是一种教育,判断课堂教学优劣的终极标准只能是教育,而不是“热闹” 。因此,过于追求“热闹”的教学就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质疑。正如李惠军老师在我思、我行,故我在一文中所言:“一段时间来,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环境氛围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华丽炫目的包装、眼

2、花缭乱的手法等等。鲜活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体系之内所潜藏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层出不穷的教育术语和学术概念的引领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与浅薄。 ”1事实上,追求“热闹”和追求教育应该是同位一体的,只是“热闹”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教育。也就是说,设计教学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教育,然后才是用什么“热闹”的方式来实现教育。既然教育第一,就得从学科的教育使命上考虑,这就是专业的教育要求。从教育追求和课改实践看,学科教师在实施课改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专业挑战。而这种专业挑战又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确定一节课的主题?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专题”的体例编写的,应该说,从模块、专题到每一课,都有

3、自己的主题。但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找到本课的主题,并将其与现实、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学习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对一名教师综合素养的挑战,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如何确定一课的一个中心呢?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然后找准本课的一个中心之所在。 ”2确立一课的中心需要对教材和学生的准确把握,从而确定适当的教育目标。正如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李树全老师在岳麓版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的第 19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

4、学设计中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要想通过一节课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其中的某一个点,而且是最有教育意义、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点,恐怕对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或许更有帮助,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仔细研究课标和教材内容,认为重点突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原则的阐述和巴黎公社关于民主措施比较有效,也就是说,将本课的主题确立为: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民主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宝贵的思想财富。在这一主题之下,适当挖掘相关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突破。 ”“我认为本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点燃火焰 ,即思想的洗礼,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激励学

5、生思考,同时注意调整课堂气氛,调控课堂节奏,努力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 ”3准确确立一课的主题是对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在教授一课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和确定本课的主题,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第二,用什么材料来教?“当然是用教材上的材料教啦!”很多老师会不假思索地作出肯定的回答。问题是新课程教科书有四个版本,同一个课题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材料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 “那就把四个版本教材共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问题是四个版本共有的内容不一定就是符合这一课题的最优选择,同时也就失去了“版本”的特色和意义;有人可能又会

6、说, “应该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问题是“四个版本”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现在,我们不妨回到从前,在“一纲一本”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千人一色”的。如果不是,那就说明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是“教材” 、 “版本”和“大纲或课标”问题,应该是“教师”问题,不同的教师会对教学材料作出不同的选择和组合,而决定教师“选择”的一定是“教育追求” 、 “教学理念” 、 “学科功底”等专业素养。拿岳麓版必修 II经济成长历程的第 24 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来说,课文主要说明了战后是如何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见下图)教学中则应该解释美国“为什么能

7、”成为“中心” ,这“三大支柱”是怎样实现美国“主导”?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美国“中心”问题。而“三大支柱”是怎样实现美国“主导”的问题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中,美国为什么要规定“固定汇率制”呢?这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确立的关键和突出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1 盎司黄金35 美元的官定价格,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 0.888 671 克黄金,以黄金为价值基础,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即美元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规定,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把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规定货币平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

8、之比来确定,这称为法定汇率。例如,1946 年一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 克,一美元的含金量为 0.888 671 克,则英镑和美元的含金量之比 1 英镑4.03美元就是法定汇率。这样美元就取得了高于其他货币的地位,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就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这就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怎样处理教材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意味着不能只是不加思考的“照本宣科” 。在上

9、例中,不讲清楚“固定汇率制”对于美国的意义,就无法使学生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的金融货币体系。教学中,还应适当联系现实中的“人民币升值” ,以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虽死不僵” 。这些教学问题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正是教师所面临的题挑战。第三,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流程施教?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的落实,教育蕴含其中。教学主题鲜明而耐人寻味,教学材料精炼而恰如其分,是教学实施成功的前提。在岳麓版必修 II经济成长历程的第 7 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子体系三大支柱

10、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学中,有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如下) ,这一流程主要反映了教师的历史教育理念:要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历史是可以理解的,历史教育是需要意会的。一. 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一切为了香料!?1、两大动机(1)政治和宗教的 扩张意图;(2)对贵金属黄金的追求 .2、对东方的两种理解:(1)难以置信的 财富、宝石,贵金属和香料;(2)黑暗之海海水沸腾、海风暴虐、巨浪滔天。3、两种现实巩固王权的任 务和相对贫弱的经济。 (1)伊比利 亚半岛土地贫瘠、相对贫穷,需要寻找新基本资源;(2)王 权建立,希望改 变经济现状。4、两种选择坐观他人渔利或者另辟海路西葡面临的两种选择:(1)坐观奥斯

11、曼帝国和意大利操控商业利润;(2)开辟与东方直接贸易新航路。5、两种条件必要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开辟新航路的两种条件:(1)必要条件:发展经济、传播天主教;( 2)可能性条件:天文、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王室支持。二.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1、两国先行:(1)葡萄牙:迪亚 士、达 伽马;(2)西班牙:哥伦布、麦哲伦。2、两步战略:(1)从地中海到大西洋:迪 亚士、达 伽马、哥 伦 布;(2)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麦哲伦。3、两个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三. 开辟新航路的影响1、两种影响:(1)全球联系加强 ,世界市 场雏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殖民活动展开,双重作用明显。2、两点认识:(1)

12、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中,先走一步就可能步步领先;(2)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终点。“选用哪些材料?” “确定什么主题?” “采用什么教学方式?”这三个问题是在新课程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为要解决它们,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育素养,甚至还包括一名教师的职业的敏感性。任何一个要从事新课程教学、抑或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都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在应对新课程教学的专业挑战中成长、提升。当然,我们从这三个问题中可以明显发现,解决它们需要历史学、历史哲学、历史教学论、教育学等知识背景。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是“大专业”和大挑战,但是起点在哪里,一定要清楚。【参考文献】1李惠军, 我思、我行,故我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4期,482傅元根,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探索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必修教学问题探讨, 历史教学 ,2005第5期,50523李 树 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实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5期,4146本文原载天津历史教学2008 年第 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