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382313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心中理想的德育.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心中理想的德育我心中理想的德育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德育”就其所包含的内容而言,显然不仅仅是指 “道德教育”,它还包括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以及时 事政治教育等内容,但“道德教育”无疑 是德育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让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 择, 成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德育 教育的内容、 方式等必须与时俱进。理想的德育教育是一位德育实践工作者对学 校德育的理想和不懈追求。 德育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价值判断能力 和选择能力, 促成学生的理性反思和主体性的养成,德育教育必须诉诸

2、个体的理 性自觉并把个体的理性自觉和道德提升建立在开阔的伦理资源之上,使交往、沟 通、理解、内化、外化成为德育教育的基本方式。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 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 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在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之约发表的教育声明 中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 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 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 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

3、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 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 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 作恶愈大。所以就有人提出“人格长城”来,号召大家要“建筑人格长城” 。只 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重要性 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仅从这三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 他们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以德治国,以德育人。毛泽东 说过:“学校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邓小平要求青少年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4、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说:“思想政治素质 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同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呈现出恶性的拜金主义倾向,人的精神被挤压成平 面,人的价值成了虚无,人的生命也遭到了无形的异化。只有全方位的德育才能 帮助人重新构筑精神家园, 寻回人性之善。而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并 没有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德育的方式也存在着错误,甚至为了高升学率,高就业 率早已抛弃了这个教育的灵魂德育。为此,我提出我心中理想的德育 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是美的唤醒,其真正意义在于培养高尚人格,塑造美 丽心灵。 “

5、美丽”是对人格修养的高度概括,那是怎样的一种高度呢?关于美对 人的心灵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美是照 耀世界的明亮之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在这种光照之下,你会体验 到一种献身精神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德育是以“美”为宗旨的,那么,通向这 一目的的方式也应是温和而美丽的,我认为文化的熏陶是理想的方式之一。所以 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 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读书来净 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 自觉的境

6、界。其实,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例如你如果让学生去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 么就应该让他们去看看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去读读简爱 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平凡的世界等名著。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 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 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 觉追求的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因此,实施有 效的道德教育, 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 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 寻找生活的榜样, 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

7、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 旗帜,书中的道 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 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却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尤 其是中学生 ,整日被教科书所包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策。 二、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德 育并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或空洞的教条解读,也不一定是耳提面命、苦口婆心, 或是深刻的检讨,对此,我们有更加智慧的方式和更有效的技巧。老子“无为而 治”的思想在这里是有积极影响的,用文化浸润德育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 生的心灵被美所同化、 所鼓舞, 正是我们德育工作期望达到的境界, 无为而有为, 而“为”得要有智慧

8、,否则只是缘木求鱼罢了。 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 最不满意用那 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 自居的教师。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引导者、商讨者、唤 起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者、监督者, 成为自己的“先生”。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 种平等的探讨,从而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 分求全责备, 因为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 的过程中, 尤其需

9、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 的力量。 三、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教师能够真正的承担起 “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责任。 良好的教师师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在学 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 的榜样。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 一定的影响,但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道德品质外显为人格魅力、 榜样示范、权威判断等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 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个性、

10、品德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学生是师生 之间的思想、品德、感情、知识等复杂而奇妙地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 动、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个人 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做好表率,积极进取,敢于创 新,真正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引路人。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对活 泼可爱、思维敏捷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也很难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担。 四、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形 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地位问题,

11、 即在每个阶段要让学生必 须掌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必须的层次, 这是在现阶段最低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 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 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 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 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 高的递进关系。 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 实处。 但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却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

12、至与科学的 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 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如要求小学生做共产 主义的人;要求初中生热爱社会主义;要求高中生发扬集体主义;而在大学许多 大学生却连基本的公德都不能遵守,因而不得不进行基础道德补课。因此,科学 合理的德育目标的建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意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 进大门的墙壁上, 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 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 还会

13、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 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 广度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 同一德育内容也应有不同的程度。如日本某小学,为培养小学生尊重别人的道德 品质,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反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对各年级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年级的目标是“不欺负轻视别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二至六年级的目标则 分别是“能考虑对方的立场, 不以自我为中心”、 “不在背后说人家坏话和做令 人讨厌的事”、“知道别人的优缺点,不刺伤别人”、“理解人的尊严,尊重自

14、 己,也要尊重别人”、“同学之间能互相了解,齐心协力,谋求幸福”等。日本 这所学校在德育目标的制定和施行方面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五、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 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讲德育, 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 中形成, 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 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至三个子女,这 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 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等, 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 则,年龄

15、大的要自觉少吃点,给年 龄小的多吃一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 作,使每个人的权利、 责任、 义务得到统一, 这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 在这样自然的活动中, 就可以让儿童学到许多道德规则,许多的道德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无需父母反复 说教。文管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简称,是针对于高考的一门新兴专业,类似于美术、音乐等专业。但是它的优势是高考过关率与录取率要高于上述两个专业。此专业刚刚诞生,有八九个年头,但是发展趋势很好,现在全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此专业,前景是很好的,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注意事项编辑本段专业介绍文管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简称,是针对于高考的一门新兴专业,类似于美术、音

16、乐等专业。 这类专业为国家计划内四年制本科,部分院校附设专科;属艺术类招生专业,归艺术类,俗称艺管或文管,全国有近二百所高校招收此专业。此专业的课程包含两大类十多门科类,不要求门门精通,但一定要涉猎广泛。 专业划分主要为: 公共管理类:文化管理、制片管理、媒介管理、艺术管理 、设计策划与管理 大众传播类:影视传播、戏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文学、广电文学 创作编导类:影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戏剧编导、广播电视编导、舞蹈编导、音乐编导、节目制作 公关主持类: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演艺传播。 编辑本段考前培训培训需知此专业考前培训学校近几年来风生水起,考前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各位考生要擦亮眼睛,验证一下艺术培训学校是否已经取得了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这是培训学校取得办学资格的唯一证明。也可电话咨询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