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37227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滨海分校 11 春汉语言 王本红内容摘要:林黛玉在红楼梦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时代的典型意义,曹雪芹把最富有魅力的悲剧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栩栩如生。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她的性格可谓既复杂又统一,统一在她的叛逆性格里。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发人们对理想社会和健全性格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幽长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悲剧美 叛逆 文化艺术内涵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一部宏篇

2、巨著,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是对“悲剧”二字的心情演绎、完美诠释。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为恋爱而生,为恋爱而死。本文将从各种角度分析林黛玉悲剧之美,揭示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艺术内涵。一、林黛玉的悲剧美之体现1、外在之凄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她具有绝世的姿容。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

3、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 、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

4、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纤弱多病让人怜爱,作品在交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通过众人的关心来表现她的病态,老太太等人见她体弱,便询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时张口就问“近来吃些什么药”等等,我们不难想像,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而“袅袅婷婷的女儿” 、 “神仙似的妹妹”等赞语更是让一个活生生 “绝美”黛玉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批判她的病态美,反而借助她的病态来暗示其不幸命运

5、的内在原因。2、内在含蓄美林黛玉的外在美不是要描绘的重点,作者更注重对她的丰富而优美的、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更注重的是对她的艺术才华的展示。例如,第一次结诗社时她们以“咏白海棠”为题,以“门、盆、魂、痕、昏”为韵,限一柱香的时间赋出,作不出者则受处罚。别人苦思冥想,林黛玉却静观秋色,独抚梧桐,中间又和丫环戏笑,等到众人纷纷交卷之时提笔一挥而就:“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犁蕊三分白,借得梅楼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问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表现出林黛玉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才情,让人叹为观止!在众多的才女之中,曹翁对于林黛玉的艺术天才是用墨最多的,就作品来看,

6、有秋窗风雨夕 、 唐多令 、 葬花吟 、 五美吟 、 桃花女儿行 、 题帕三绝等,每一首都声情并茂,令人拍案,林黛玉简直就是一个集天下诗才于一身的天才!黛玉的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既有她对生活的感受,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又隐含了她生活中的境况。黛玉的葬花吟则可说是她自己身世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一诗成谶” 。在这首诗中她对自己的处境及心境作了最恰当的描述:“一年三百六十同,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了她对世态炎凉有深切的感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则写尽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同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困境的无助的呐喊;而“试看春残花渐落

7、,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我们在林黛玉诗中可以看到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林黛玉的绝美形象,也许正是应了“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一句话,曹雪芹于是给林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的病体,并将这绝美毁灭给人看。这也许就是悲剧的动人之处吧,被毁灭的愈美,给人的冲击就愈深刻,就愈能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二、林黛玉的悲剧成因1、社会现实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灵窍偏能惊薄命”的林

8、黛玉,在运时,敏感地注意到的摆在她眼底的无情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是促使黛玉“泪尽夭亡”的悲剧构成的重要原因。林黛玉的身世是孤苦飘零的,寄居荣国府的生活, “风刀霜剑”般的封建重压,使这种孤苦飘零的色彩更加浓重。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更加珍惜和贾宝玉的爱情。 “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 ”“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之外,人生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它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优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消灭了她自己。 ”然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实质上是对

9、代表封建宗教的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一种勇猛冲击,因此,它就必然地要被封建宗教制度以及各种封建势力所扼杀。在这种扼杀的过程中,林黛玉“泪尽夭亡” ,也就不是偶然的了。2、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以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

10、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

11、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 。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

12、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

13、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 ,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

14、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 “见一个打趣一个” ,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 、“小心眼” 。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 ”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

15、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一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 ,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情敌,无嫌犹猜” ,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

16、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她竟把西厢记 、 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 、 “祸胎孽根” 、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 ,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