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36352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这是我们刚刚成为硕士生导师的年轻教师也是很多研究生导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从我参加的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班这几天的学习体会,我个人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 深刻认识硕士生导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首先,作为硕士生导师应该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素养。硕士生导师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亚于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形成各方面特征的影响。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在学识和品质方面的影响。新硕士生导师不仅在自己的

2、研究领域内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学科前沿的位置。同时,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用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做人做学问双方面都得以受益。此外,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本科生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没有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导师的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对学生负责,导师首先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创新,不断有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使他们在研究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提高从事研究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在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

3、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学习和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他们以指导和帮助。导师的责任感要体现和贯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真正落到实处。二、 了解硕士生导师应如何培养学生(一)了解硕士生培养的基本程序首先要了解研究生院规定的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例如给学生制定计划,组织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开题和进行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等,对这些规定程序导师要作到心中有数并能够认真完成。除规定的程序外,导师要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和规则” 。专业不同,学生不同,具体的“程序设计”也不同。例如教育专业需要学生多接触教育战线的实际情况,因此就要为学生制定到中小学教育前沿进行实践的

4、计划。同时,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究竟怎样设计研究生指导的程序和规则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运用到培养学生的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和模仿其他老师好的方式和方法。但不能仅限于此,还要注意根据现实的发展需要来创造新的指导方法。例如原来学生数量少,导师可以事无巨细地全面管理,而现在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原来的方式就要有所改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把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好。(二)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他们发现、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们应该熟悉在培养研究生的这种能力的过程

5、中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应达到的要求。开始时我们就要把这些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并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完成。我们对社会科学类的硕士生从入学到完成论文答辩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1要求学生按规定修满相应课程的学分,打好专业基础。这是对研究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也是基本的要求。2指导学生广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以使他们增加知识储备,开阔学术眼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广开思路,形成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我通常要求硕士生至少要阅读 20 本专著和近百篇的相关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可行的研究问题。形成研究问题的渠道是多方

6、面的。可以让学生参与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从中选取某个方面作为具体的研究问题。采取这种方式时学生要能够深入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情况,导师也要对学生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文献查阅过程中形成有关某一问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导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想法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包括问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法途径等,进而指导学生形成一个可行的研究问题。在这种方式中要注意保持师生之间密切的思想交流,以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形成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具体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纠正空想提纲然后用材料按

7、逻辑顺序组合论文的填空式写作思想和作法。有了研究的意识,就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很重要,理论研究同样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则,通常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调查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行动研究等。导师要指导学生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有效地收集数据和材料,进而用这些资料去说明和解决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只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确,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章。(三)掌握硕士生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何在硕士生指导过程中更加优质和高效地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还需要我们在方法上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和交流。学科背景不同,

8、研究的问题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要选取导师和学生都喜欢的沟通方式。我在指导研究生时,采用个别指导和举办论坛相结合的方式。个别指导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对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在论文的选题阶段和完成阶段更要注意做好个别指导。论坛是集体讨论的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系统整理和表述自己的研究,同时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论坛可以定期举办,每次由一个学生主讲,可以是内部学生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公告以扩大参与面,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和会议。要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术氛围,条件允许还可以为学

9、生提供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学生广泛接触各种学术活动可以开阔思路,受到思想的启迪,从而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2在学期初给每一位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计划表,并督促和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勤奋刻苦的精神,才会学有所成。3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要发挥团队作用。特别是新研究生导师,要多听取同事和其他导师的意见,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环节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例如举办论坛,进行论文开题和答辩工作等,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三、 践行导师培养人才的任务我们的事业发展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追求整体素质高的、质量好

10、的教育。首先应该讲人生大课,人生是一本书,怎样做好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改变人生,思想决定生活,我们老师指导研究生,是做好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业务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人才,教育研究生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全社会要求的生活模式,学会与人相处并参与学术竞争。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在工作、在思想方面都应该负有责任。我们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最大的成果之一应该还是要培养他们有一个团队精神、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因为研究生的思想和工作成长,它可不能够离开团队,不能够离开科室,做研究或者是做医疗工作,都一样。我们需要培养一些群体人才,大家都要互相帮助。培养人才,就是人加才,人字加个才字,人才。所以要求要有

11、创新精神,提倡卓越,提倡整体素质教育。国内外都是这样提倡的,品格要健全,要懂得什么是好事,要懂得做好事,走上真正的成才之路。培养研究生人才同样是要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同行。古人说“积德自有人见、诚心自有天知” ,要有自觉性。四、理解师生情谊与教学相长 我们要提倡尊师爱生,老师和研究生应该是朋友,也是同道,要多沟通、多交流,说真话、办真事、讲真情、求真知。事业上互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作为老师对研究生还是要多鼓励,少一些不好听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太宽了,那也不行;太严了,也许会伤感情。对研究生还是要实事求是,有不对的,面对实际,改了就好,还是要说一些实事求是的话;这就是武侯祠的对联

12、说的了:“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能攻心即反侧自消” 。关于师生情谊方面。我认为不要把学生当打工仔,当学术民工,当奴才,只是给老师干活。要启发研究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思考,要有向权威挑战的思想,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五、要以责任心为重责任心,就是主要强调知识责任,知识责任实际上也就是社会责任。我们对指导研究生做课题要有承担风险的责任心。要教导学生用心,要教育研究生用心做事,诚信做人;要教导学生有耐心、有真心,不可以造假,剽窃,抄袭,说大话,说废话,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要实事求是。指导硕士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角,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用一颗赤诚之心,一种责任感和一种敬业精神去完成这一使命,只有这样才会教有所成,不负众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