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322488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新)济南(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数量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分数量改变,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2.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机制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 (2017山东邹平模拟)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解析:在食物链“植物兔狼”中,若是把兔的天敌狼杀绝,兔先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和种内斗争的加剧而减少,最后达

2、到一种稳定状态。由此可知,兔子的数量变化如D项所示。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 1.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 (2)举例:极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小,因为那里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和苔藓,生物种类太少;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知识点一

3、,知识点二,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归纳总结 人们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解析:荒漠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答案:B,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考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例1】 某小组的四名同学在观察下图时阐述

4、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 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 由于杠杆不平衡,所以该生态系统属于不平衡状态 A. B. C. D.,考点,解析:图中蛇的数量最少,鼠的数量比蛇多,草的数量最多,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食物链草鼠蛇,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鼠因天敌减少,数量大增,鼠吃的草就多,导致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在食物链草鼠蛇中物质和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草的数量是最多的;杠杆不平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草的数量鼠的数量蛇的数量

5、;因此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考点,【例2】 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湾。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湖内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该食物链中,若次级消费者要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 (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 。,考点,(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 。

6、 (4)污染使湖泊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ACBD 2 500千焦 (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或自我调节能力小) (4)自我调节能力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教材问题详解 教材P73 【分析讨论】 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提示: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狼的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的数量下降,两者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

7、的状态。 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若狼大量死亡,鹿群的数量将会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 1.有位科学家调查了大西洋某区域金枪鱼的数量变化,数据如下表:,(1)请以曲线图表示金枪鱼1970年以来的数量变化。,提示:略。,(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1970年以来金枪鱼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1970年以来,由于人们的大肆捕捞,使金枪鱼的数量不断减少。 (3)你认为自1990年以后金枪鱼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尝试提出保护金枪鱼资源的措施。 提示:1990年以后,金枪鱼的数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一些国家

8、实行了限制捕捞的政策。为了保护金枪鱼,应该实行禁渔期和禁渔区,不能使用网眼过小的渔具捕捞等。,2.在棉铃虫的防治问题上,某地农业部门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喷洒高效农药,以便在短期内迅速消灭棉铃虫;另一种方案是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这样虽然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能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你认为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尝试说明理由。 提示:第二种方案。由于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更容易大量的繁殖。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第二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科普短文蛇与庄稼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某地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老鼠猖獗,那儿的庄稼连续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回一批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 提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们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