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28420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的通知皖政20099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七日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为扎实推进“数字安徽”全面建设阶段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全省信息化建设,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一、数字安徽建设起步阶段基本情况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数字安徽”的战略决策,并明确提出了三大体系建

2、设和分三步走的目标任务。5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形成了政府推动、各方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数字安徽”框架雏形基本建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光缆、宽带(多媒体)数据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形成了以光纤传输为主、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能承载各种通信业务和数字电视的信息传输网络。5年来,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270亿元,光纤通信线路通达全省所有行政村。电话用户数由792。2万户增长到2904。3万户,增长了3。67倍;电话普及率翻了一番,由21。7部/百人提高到47。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由

3、6。9万户增长到155。9万户,增长了23倍;网站总数已近3。8万个,拥有网民337万人。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1%和95。4%,有14个市、40个县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二)应用体系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发挥先导作用。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基本建成,网站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拥有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170多个,县以上政府网站全面建立,“乡乡有网站”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各类“金”字头工程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各地各部门把电子政务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政务公开和为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扎实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指标大幅度提高,培育出江淮汽车、合力

4、叉车、奇瑞汽车等150多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合肥、芜湖等市成为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重点城市。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涌现出了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省烟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安徽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等一大批开展电子商务的典范。全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省、市、县农业信息管理服务机构,9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信息服务点,阜阳、芜湖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舒城、宁国被批准为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单位,“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信息

5、惠民”为目标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务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旅游、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加强,社区信息化开始起步,在推进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三)支撑体系逐步加强。全省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初步建成全省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和部分重点基础性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省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公务员培训全面展开。信息化政策法规系统进一步加强,出台了“数字安徽”建设管理办法。信息化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网络利用和信息资源开发不够,重

6、建设、轻应用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条块、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仍较突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落后于实际需要,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信息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发展信息化,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信息化,以惠及全民为宗旨普及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提供重要的推动力和强大支撑。(二)建设原则。统筹

7、规划、突出重点,应用领先、资源共享,政府引导、面向市场,协调发展、确保安全。(三)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更为便利的信息化服务;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得到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程度显著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普遍开展,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日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国民信息素养明显改善,全省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到2015年,数字安徽框架基本建立。1信息基础设施目标。继续加强覆盖城乡的数据传输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通达所有乡镇和

8、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省电话用户普及率达每百人60部以上。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5%,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大部分县以上城市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数字电视用户达400万户。2应用体系建设目标。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省、市、县电子政务业务接入网覆盖率、政务信息上网公开率、政府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等指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公共服

9、务中得到广泛运用。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得到普遍推广。3支撑体系建设目标。以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法人单位信息、人口信息等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发和建成一批重大的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重点信息共享数据库基本建成。大力提高国民信息素养,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化相关课程,信息化基本技能得到普遍提高。信息化法律和政策环境日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三、主要任务(一)完善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1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通信能力。把握通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抓住网络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开通绿色通道,大力支持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基站等基础设施,实现向第三代移动通

10、信网络的转型。加快构建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推广应用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CDMA2000、WCDMA等3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积极建设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接入能力,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基本实现宽带通达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积极配合国家推动网络融合,探索建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加快出台有利于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融合的配套政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加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推动有线、地面和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提高数字电视覆盖率。以安徽电视台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全省广播

11、电视数字化等项目为抓手,全面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基本完成全省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构建双向互动综合多媒体有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3加强公共服务信息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大力推进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在人流密集集散场所建设足够的通讯和网络设施,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环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农村需要的通信发展机制。(二)整合资源,深化信息技术应用。1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全省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

12、外网,推动党政机关实施网上协同办公。大力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基础网络和决策信息资源分层共享。积极加快各类“金”字头工程在我省的建设,完善一批重点业务系统,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行政效能。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覆盖街道、社区和乡村,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政务公共服务体系。2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工业强省”进程。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应用,逐步推进企业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以计算

13、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业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充分发挥合肥、芜湖等市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全省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

14、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促进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3广泛开展“三农”信息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全面完成电话网络“村通工程”,实现“村村通宽带”目标,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降低农村信息网络应用成本。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建立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4着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

15、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培育面向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专业市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交易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强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加强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支付、物流等标准制定,规范电子商务秩序。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商贸、金融、旅游、文化、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和科教、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的普及应用。5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实现信息惠民。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

16、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科研设备网络化应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强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以电子病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联动。建设城乡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对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政府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强化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6稳步建设数字城市,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以社区信息化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市、县、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以点带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