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4129990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血压值影响的观察 刘珉甬 邱登平 徐玲 【 摘 要 】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测量血压时,血压计汞柱零点等于、 高于、 低于心脏和肱动脉 平面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有无差异。方法 观察100例住院病人,对每例病人进行3次血压测量:第1次将 血压计汞柱零点平于心脏、 肱动脉;第2次将血压计汞柱零点高于心脏、 肱动脉10 cm;第3次将血压计汞 柱零点低于心脏、 肱动脉10 cm;将3次测量的血压值两者之间的收缩压、 舒张压分别进行比较,进行统计 学处理。结果 3次测量的收缩压、 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量血压时,肱动脉、 心脏保持在同 一平面,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等于、

2、高于或低于肱动脉、 心脏平面时,对血压值影响不大, 3种位置临床均可 采用。 【 关键词 】 血压测定; 血压计; 位置; 血压值 作者单位: 646000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研究室 测量血压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基础护理教科书上要求为病人测量血压时,病人的心脏、 肱动脉、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1 。而 在临床住院的病人中,由于疾病的影响,有的病人只能采取 半卧位或者端坐卧位。病人平卧位测量血压,血压计汞柱零 点位置与病人的心脏、肱动脉容易保持在同一平面,护士能 够按照基础护理教科书上的测量方法进行正规操作。但当病 人半卧位或者端坐卧位时,

3、护士一人单独测量血压,不仅要 用手固定血压计,使血压计汞柱零点平心脏及肱动脉,还要 用手固定听诊器胸件,还得用手握住血压计气球打气、放气, 很难操作,由此,只得将血压计放于床上离肱动脉、心脏平 面比较接近的地方。这样一来,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很难保 持与病人的心脏、肱动脉在同一平面,要么高,要么低。为 了探讨临床上的这种测量血压的方法对血压值是否有影响, 我们对10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 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1 材料 11111 观察对象 2005年12月131日住院的100例病人。 11112 血压计选用 上海双吉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 “ 丹 威 ”牌血压计,经纳

4、溪区技术监督局校正。 112 方法 11211 病人采用坐位,取右侧上臂,每例测量血压3次,测 量血压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的充分配合。 11212 所有血压测定均由专人操作,以排除干扰因素。 11213 第1次测量 让病员休息15 min,以消除劳累或紧张 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病员取坐位,将衣袖脱下,只留一件内 衣,衣袖卷至肩部,嘱病员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放平血压 计,使血压计汞柱零点与心脏、肱动脉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 宜,气袋的中部对着肘窝,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 cm,将末 端整齐地塞入里圈内,开启水银槽开关;戴好听诊器,在肘

5、窝内侧处摸到肱动脉搏动点,将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处, 用手固定,另一手关闭气门上的螺旋帽,握住输气球向袖带 内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 mmHg,使汞柱 缓慢下降,并注意汞柱所指的刻度,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 声搏动记录为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记录为舒张压,单位采 用mmHg 1; 测量完毕,排尽袖带内余气,拧紧气门上螺旋 帽,解开袖带,将病人衣袖拉下,注意保暖,让病人休息5 min,再进行第2次血压测量。 11214 第2次测量 将血压计抬高,使血压计汞柱零点位置 高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其余步骤同第1次血压测量的 方法,测量完毕,记录结果,让病人休息5 min,再进行第3

6、 次测量。 11215 第3次测量 将血压计放低,使血压计汞柱零点低于 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其余步骤同第1次血压测量的方 法,测量完毕,记录结果,将病人安置于舒适体位。 112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1 同一平面测得收缩压与高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所 测得收缩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5) ,见表1。 表1 同一平面与高于10 cm的收缩压比较 组别nxstP 同一平面10012012720108 01990105 高于10 cm10011916620175 212 同一平面所测得舒张压与高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 所测得舒张压比较,差异

7、无显著性(P0105) ,见表2。 236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8月第25卷第8期 Int J Nurs,August 2006,Vol1251No18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表2 同一平面与高于10 cm的舒张压比较 组别nxstP 同一平面100691569150 11090105 高于10 cm100691169145 213 同一平面所测得收缩压与低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 所测得收缩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5) ,见表3。 表3

8、同一平面与低于10 cm的收缩压比较 组别nxstP 同一平面10012012720108 11510105 低于10 cm10011917120118 214 同一平面所测得舒张压与低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 测得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5) ,见表4。 表4 同一平面与低于10 cm的舒张压比较 组别nxstP 同一平面100691569150 11510105 低于10 cm100699163 215 高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测得收缩压与低于心脏、 肱动脉平面10 cm所测得收缩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105) ,见表5。 表5 高于10 cm与低于10 cm的收

9、缩压比较 组别nxstP 高于10 cm10011916620175 01120105 低于10 cm10011917120118 216 高于心脏、肱动脉平面10 cm测得舒张压与低于心脏、 肱动脉平面10 cm测得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105) ,见表6。 表6 高于10 cm与低于10 cm的舒张压比较 组别nxstP 高于10 cm100691169145 01350105 低于10 cm100699163 3 讨论 311 血压形成的机理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条件; 在这一前提下,心室收缩射血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

10、所遇到 的阻力,特别是血液流经小动脉和微动脉时遇到的阻力,称 为外周阻力;这两者相互作用,是形成血压的两个基本因 素 2 。 31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增多,收缩压升高,每搏输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脉压减 少。(2)心率:如果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心率增快 时,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当心率减慢 时,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当外周阻 力增大而心输出量不变时,舒张压升高明显,而收缩压升高 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少。相反,当外周阻力减小时, 主要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 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

11、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 的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大动脉管壁弹性减弱, 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减小,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 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 血管容量是相适应的,从而使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 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重要前提 2 。 313 血压计放置不同位置对病人血压值影响不大的机理 从 形成血压的机理和影响血压的因素分析,血压计汞柱零点位 置的高低既不影响形成血压的机理中血管内的血液充盈和血 流阻力的改变,也不会产生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导致每搏 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循环血容量、 血管容量的改变。通过100例病人系统观察的结果

12、证明了: 测量血压时,肱动脉、心脏保持在同一平面,血压计汞柱零 点位置等于、高于或低于肱动脉、心脏平面时,对血压值影 响不大, 3种位置临床均可采用。 参考文献 1 俞国英主编 1基础护理学 1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74 - 751 2 甘声华主编 1人体生理学 1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47 - 481 (本文编辑:戚兆力) 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余璇 高莉 【 摘 要 】 通过对56例中风后遗症病人心理活动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其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特点, 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将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归纳为3种类型,即自卑型、 依赖型和 恐惧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实施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之上,着重针对这3种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护 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 中风; 后遗症; 心理护理; 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 430080武汉,武钢总医院中医科 336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8月第25卷第8期 Int J Nurs,August 2006,Vol1251No18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