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9864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 张俊华一百亿元在三年内可以造就一座城市 ,但不能辟草地开始 ,然后用细密的佛甲草、缠绕的青藤、爬造就一种文化。同样 ,一个亿可以在一年内建造一山虎、竹林、桃花、樱花、牡丹、杜鹃等各类花卉来装所学校 ,但不能建造一种文化。文化是无法用金钱购点校园。学校环境文化的第三层次是美化。美丽的买的 ,文化需要积淀 ,需要冷静和包容 ,而且文化是校园应该有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环境、雅致的陈列不能催生的 ,需要时间和忍耐、需要空间和历练。学品、优美的音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 ,师生们流连校文化是影响学校生存和引领学校发展的硬实力与忘返 ,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激发自身对美的

2、追软实力的总和 ,前者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及其基础硬求。陈玉琨教授曾指出 ,“学生在对美的欣赏中 ,获得件设施 ,后者指学校的人文环境、价值取向、思维模了美感 ,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美的愉悦中激发了热式、信念、信仰、行为习俗、实践规范和精神气质。由情,丰富了情感 ,净化了心灵”。1环境文化的最高层此衍生而来的学校文化的主要形式又可分为环境文次和终极目的是教化。即校园的每个角落、每面墙壁化、典章文化、精神文化和礼仪文化。这四种文化影都能体现处处教育的理念。构建环境文化的另一重响着学校的改进、提升和发展。建构学校文化是校长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环保意识、树立天人的首要责任。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

3、程中应该关合一的观念。注上述四种文化的构建。我所参观过的许多学校就具备上述全部或部分特征 ,如西北师大附中、广西柳州铁路一中、苏州十环境文化 :要体现净化、绿化、美化、教化功能中,台湾慈济大学附中、明道中学、澳大利亚数学和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呈现给外界的应该是净科学学校、英国伯明翰的 KES 学校等。一次在访问化、绿化、美化、教化的高度统一 ,任何一个“化”的缺西北师大附中时 ,校长刘信生教授告诉我们净化校失都不能完整体现学校的环境文化。园环境的诀窍在于要经常打扫清洁 ,要抓盲点。还有净化是对学校环境的基本要求 ,即学校内外、班一次随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 上海中学级内外的过道、走廊、墙

4、壁、食堂、厕所等各个角落都管理人员台湾教育访问团”出访台湾时 ,慈济大学附应该是干净、整洁的。中李克难校长同样也告诉我们 ,绿化是对学校环境高一层次的“在好山好水的境教要求。绿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 ,给人以一种中”,可以教导学生静寂清澄 ,心念专一 ,无所纷扰。生机勃勃的感觉。草绿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宜人 ,而墨相反 ,有一些学校 ,其校园环境包括办公室、教绿给人的感受则是浓厚深沉。学校的绿化可以从开室等很糟糕 :灰尘、烟雾迷蒙 ,垃圾尤其是烟头随处可见 ,物品东倒西歪 ,纸屑到处乱飞 ,臭味不时袭来 ,总的特征是脏、乱、差。在我看来其实这是薄弱学校的一种表征。 2005 年,我带教育部中学

5、校长培训中心的一个校长研修班赴外地考察。当地一位校长对环境理念谈得头头是道 ,然而一到该校的厕所臭气扑鼻 ,食堂则四处油腻 ,让人叹息不已。典章文化 :要彰显法理、规范、人文、激励特征学校的各类规定、章程、制度、条例等是学校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 ,其内容涉及会议、请假、奖惩、备课、听课、督导、培训、问责、评价、绩效等等。本文将这类规定、章程等统称为典章。典章应彰显法理、规范、人文、激励。所谓“法理”是指学校的典章应该要符合法理、法律原则 ,体现法制精神。具体来说 ,学校的典章应该贯穿“依法治教” 的理念 ,将宪法 、 教育法 、 义务教育法 、 教师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细化在

6、学校的典章中 ,并内化为师生共同遵守的实践规范。只有“依法治校” ,学校才能培养出现代公民并催生民主意识 ,才能培育群体的法制观念和创造文明。学校可以追求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开放化等,但这种个性、多元、自由、开放应建构在规范的基础上 ,规范是一种底线和操守 ,是一种原则和立场。国外学校的学生手册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 ,“Be aware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s”(要意识到别人的存在 )。这句话其实是强调要学会尊重他人 ,这就是一种基本的规范。 论语 中说 ,则天下为“ 能行五者 ,仁” (阳货 ,第十七篇 ),意为如果天下有如下的五种美德 ,那就是“ 仁”了。这

7、五种美德分别是“恭、宽、信、敏、慧” ,“恭则不辱”指恭敬则不会侮辱别人。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同样是尊重。柏拉图也告诫后人要“重新发现 微不足道的规矩 ,年轻人看到长者来到应该肃静 ,要起立让座以示敬意 ,对父母要尽孝道 ,还要注意发式、袍服、鞋履、体态举止”。2由此可见 ,无论是古老东方的价值观 ,还是西方的价值观 ,均强调“尊重”这一种规范。当然 ,除此之外 ,还应遵循许多规范诸如忠诚、孝道、感恩等。典章中还需体现“人文”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适的价值观念 ,它存在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政府 ,具体的表现就是“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关注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关注的是全面人格的

8、塑造 ,关注的是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提升。这种精神落实到学校 ,许多学校也提出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如果我们将视野转向国际社会 ,不难发现这也是全球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今天的英国核心的教育政策是 ECM,即“Every Child matters(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 ”。在此政策的指引下 ,学校要营造一个 “Safe、 Healthy、Happy(安全、健康、快乐 ) ”的教育环境。澳大利亚政府则提出学校要 “Student-centered, (以学生为中心 ) ”,确立“使每个学生尽可能成为他 (她)可能成为的人”的理念。课程设计也

9、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 ,激发他们的智力、社交、艺术和职业潜能 ,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典章不仅是用来制约、管束人的 ,更重要的是用来激励和鼓舞人的。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 CEO,美国通用电气的杰克 韦尔奇的领导风格之一就是“激励” 。他有这样一条原则“奖励失败 ,不止是奖励成功”。3陈玉琨教授亦指出制度“ 带有一定外在的与内在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在制度强制性与激励性上”。4陈教授强调这两种功能当中要以激励为主 ,这充分说明了典章中体现激励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精神文化 :要培育宽容、自强、和谐、创造精神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确立或重建。学校的精神

10、文化指的是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情感、信念信仰、思维模式等 ,具体表现为学校的校训、理念、校歌、校徽、校旗、校史、校园故事、校友事迹等 ,实质是学校生命气质和精神追求的总和。精神文化所展现的应该是师生共同具有的宽容的品质、自强的精神、和谐的氛围 ,以及创造的勇气。宽容。宽容是为人的美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也是提升为人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范式。宽容他人就是多给自己一条出路、多给自己一份快乐。宽容不同于纵容 ,不是无原则、无立场。宽容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一种信仰和一种境界。宽容的基础是尊重规范、底线、差异 ,强调人文关怀、柔性管理和制度权威。个体的宽容度应该具有四种品质,即

11、心胸宽阔、为人厚道、克己复礼、包容异己。教育宽容是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依赖于教育宽容的实现度。教育宽容需具备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包容群体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精神 ;第二种境界是赞赏他人的“宽柔以教 ,不报无道”精神 ;第三种境界是尊重异议的“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精神 ;第四种境界是超越自我的“以直报怨 ,抱怨以德”精神。社会的文明程度标志之一即取决于它的社会宽容度 ,反之 ,社会的宽容度也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国要重拾文明、走向文明、建构和谐社会更需要宽容精神。自强。 易经 上经道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耐受的精神。至少有这样这是一种

12、持久、 “自强”三层含义 ,一是谦逊低调。如“上九 ,亢龙 ,有悔” ,意为过于骄傲自满是不能持久的。再如“六四 ,无咎 ,无誉” ,说明只要言语谨慎就不会有什么灾难。二是知难而上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自强精神很重要的一点是培育学生的耐受人格,培育他们经受失败、挫折 ,虚心接受批评的品格。三是厚积薄发 ,要蓄势待发。不为轩“不为穷约趋俗 ,冕失志”即体现了一种自强精神。和谐。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层面 :一是师生“和谐 ”个体的和谐 ,即身体、心情、精神的和谐 ,个体应该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 ,个体需要有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 ,需要阅读、

13、需要阅历、需要顿悟、需要感恩。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和谐 ,即与他人的共处和共存 ,要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和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三是个体与社会、与客观现实的和谐。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学会去适应。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是自然界中极其渺小的一员 ,人类只能顺应自然 ,小心呵护自然 ,或在不改变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改造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同理 ,学校的管理层、教师队伍、学生之间及与家长、社区、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也必须保持和谐 ,在这样的共识下学校才能和谐发展。创造。英国高等教育学家阿什比曾有过这样的观点 :大学的使命是储存、创造和传递文明。我认为中学也应该承载这样的使命 ,即反对

14、庸俗 ,拒绝世俗,摒弃功利 ,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在梁漱溟先生看来 ,“人生的意义在创造 ,是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 。 梁先生继而论到人类会创造而其他生物不会,原因在于人类会用心思 ,如果人类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梁先生也鼓励学生 ,“你们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 ,末后却要重在成物 ,眼前不忙着有表现 ,却必要立志为民族为世界解决大问题 ,开辟新文化。这样方合乎于宇宙大生命的创造精神 ,而实现了人生的意义”。6创造文明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使命。承载这样的使命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创造意识 ,挖掘创造潜能。礼仪文化 :要展示礼节、和善、唯美、文明气质学校礼仪文化是指传统、道德、习俗

15、、信仰、言谈举止、修养、规矩、典礼、仪式等师生行为和实践方面的规范 ,是师生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学校的礼仪文化要展示礼节、和善、唯美和文明的气质。礼节是一种内秀外显的行为 ,和善是一种情感态度的表现 ,唯美是一种情怀境界的追求 ,文明是精神气质的展现。礼节。孔子是很注重礼节的 ,“六艺”之首就是“礼” ,也是礼 ,约之以礼” 也是“克己复礼”“博学于文 ,礼,也就是为人要讲求礼制、礼节、礼貌。孟子也强调“敬人者 ,人恒敬之 ;爱人者 ,人恒爱之“。诸葛亮治军也认为“将不可骄 ,骄则失礼 ,失礼则人离 ,人离则众叛”。这些传统价值观告诉我们 :礼是为人的根本底线。 “敬人之 ,

16、人恒敬之 ” ,只有尊重别人 ,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学校中 ,师生之间也应该用礼貌用语 ,简单温馨的问候可以使人感受到情谊、温暖及和谐。和善。古人说 :吉人 ,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 ,天必降之福。凶人 ,语恶 ,视恶 ,行恶 ,一日有三恶 ,三年 ,天必降之祸。我们今天讨论的当然不是因果报应。我曾参观过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北欧等 10 余个国家的 200 多所学校 ,经验告诉我 ,一所优质学校在进入校园的刹那间就可以感受到和善的氛围。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友好的顿首、一个无声的礼让手势 ,就是语善、视善、行善。与此相反 ,在薄弱学校内 ,人与人之间相遇常常是冷若冰霜 ,擦肩而过。学校要改进文化先应该从语善、视善、行善做起 ,每天检点反省自己 ,反对语恶、视恶、行恶。唯美。上面在谈到环境文化时也提及薄弱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校园环境的脏、乱、差,这样的学校是不可能培养懂礼仪、欣赏美、讲文明的学生的。基本素养规范都没有 ,纵有专业知识和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