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9564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笃行杜律注例考论孙 微(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内容提要:清初张笃行所著杜律注例一书,是 现存清代最早的杜 诗注本,刊刻于 顺治十六年(1659)。该本无疑受到元明以来 诗格著作的很大影响,但已经将繁琐的诗格大大精简,留其精华,对杜诗做了颇为详 尽的分析。著者特 别注意杜诗联 章组诗之间的关系,指出组诗在章法上的整体性,反对明代 选家对组诗的任意割裂,具有独到的目光,确 为杜诗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关键词:张笃行 杜律注例 考论Zhang Duxings The examples for annotated DulvSun Wei(Literature College of

2、Hebei University, Hebei Baoding,China)Abstract: The examples for annotated Dulv,writed by Zhang Duxing, now is the earliest annotation book of Tu Fus poems in Qing dynasty,which was carved in 16th Shun Zhi(1659).This book had accepted very big effect by the work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but it had

3、cut down the miscellaneous and trivial content greatly,and done quite detailed analysis to Du fus poems. The author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group poems specially,pointed out that the group poem is a overall composition,he opposed some scholars in Ming Dynasty who cut the group po

4、em apart,this is a big progress in Dufu poetics history.Keywords:Zhang Duxing The examples for annotated Dulv comment在现存的清代杜律注本中,最早的当推张笃行所撰杜律注例,此书也是清代最早刊刻的杜诗注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人及其书已鲜为人知,故有必要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考察张笃行其人与其所著杜律注例一书。一、张笃行其人清代共有两人名张笃行,以前的研究者往往混为一谈,故须为之一辨。周采泉杜集书录卷七云:“笃行,字石只,号四艺山人,济南人。顺治二年(一六四五)举人,翌年成进士,官至

5、内侍。 ”1(p342 卷七) 此小传系拼合 清画家诗史与国朝画征录而成,将两个张笃行误为一人。其实“官至内侍”的张笃行并非顺治三年(1646)登进士第的张笃行。 国朝画征录称此张笃行为“清世宗(乾隆)内侍,画人物受孟永光法” 。顺治朝的进士张笃行不可能经历顺、康、雍三朝而为乾隆内侍,故必为两人无疑。前人将两张笃行误为一人的原因,除因二人同名外,两个张笃行同样都善画,一个“善书画” ,一个“工画人物” ,也是容易导致混淆之因。那么杜律注例的著者张笃行生平情况如何呢?文献中的记载颇为零散和简略,综合(道光)章丘县志、山左诗续抄、清画家诗史、榆园画志、国朝画识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等文献,我们可以大体

6、勾勒出张笃行生平如下:张笃行,字諟绅,号石只,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作字“石如”,又号四艺山人,章邱(今山东济南章丘市)人。顺治二年举人,次年中进士,由四川郏县令官建宁道(今福建建安、建瓯)。工琴,善诗、书、画。清史艺文志及补编著录其有九石居遗稿。(道光)章丘县志艺文志著录其一弦琴谱、杜诗张注。其中杜诗张注疑即孙殿起贩书偶记著录的杜律注例。南京博物院现藏有张笃行所画着色山水钓台图,据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为金陵派画法 2。二、 杜律注例刊刻时间考辨杜律注例前有张笃行题词云:“杜工部云:晚节渐于诗律细 ,又云:诗律群公问 ,岂非作律难,注律更难哉!古人云: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 ,又云:数篇吟

7、可老,一字买堪贫 ,此意唯可为知者道。顺治己亥荷月,四艺山人书于韭花堂中。 ”书后有张笃行元(玄)孙道存跋文曰:“是编予童时即得见之,不解读也。久藏箧中,迄今二十馀年,始知先高祖一生精力苦心具见于此。幸逢盛世,诗学昌明,四方相与力追风雅。则是编也,或不宜私之一家云。乾隆己卯季夏月中浣,元孙道存谨书。 ”据此可知,此书原刊于顺治己亥(1659) ,重刊于乾隆己卯(1759) ,初刻与重刻本的时间相差正好一百年。因该书现所能见者多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刊本,而原刻十分罕见,故有学者认为张道存所称“童时即得见之”之本,实系笃行稿本,其生前并未刻印。如郑庆笃等编杜集书目提要云:“贩书偶记谓顺治己

8、亥(1759)刻,是据四艺山人题词之年而定,现有杜集书目数种,亦均沿袭此说。实则刻于乾隆间” 3(P129) 其实此书在笃行生前即已刻印,只是由于系家刻本,流布未广,才致后人生此疑窦。 北京图书馆杜集书目即著录此书为顺治己亥(1659)家刻本。另外,乾隆二十四年张道存重刻本前列参校三人,署为:“同社张光启明甫、王濂稚濂甫、侄鑛慧工甫同校” ,这些参校人均为张笃行的好友和晚辈,其署名只是重刻本照录原刻而已,则可见确有杜律注例的顺治十六年初刻本行世。从张笃行的为官经历看,其亦当有能力将注入“一生精力苦心”的著作梓行,而不必如布衣辈赵星海等人那样,只能将杜解传薪的书稿束之高阁,期待着藉他人之力刊刻行

9、世。刻于顺治十六年(1659)的杜律注例若单从刊刻的时间而言,是现存清代最早的杜诗注本。与杜律注例约略同时的杜诗注本有陈醇儒书巢笺注杜工部七言律诗 、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 、钱谦益钱注杜诗等。陈醇儒书巢笺注杜工部七言律诗刻于康熙元年(1662) ,比杜律注例晚三年;辟疆园杜诗注解刻于康熙二年(1663) ,比杜律注例晚四年;钱谦益钱注杜诗成书于顺治十八年(1661) ,刻于康熙六年(1667) ,比杜律注例晚八年。不管怎样, 杜律注例这个“第一”出现在杜诗学史上最辉煌的高潮即将来临之前,虽不能说有发凡起例之功,但它及同时其他注本的刊刻毕竟逗露出清代杜诗学一线耀眼的曙光,所以这个“第一”无论如何是

10、一份非常值得夸耀的光荣,虽然它本身尚明显带有明代杜诗学的烙印,还难以充分体现清代杜诗学的特色和总体风貌。三、 杜律注例的特色与成就(一)诗格说的影响杜律注例共四卷,选注杜诗七律 82首。编次以年代先后为序,其注释体例是:简释诗意,兼及字法句法,采前人旧注不标姓名,引据亦不标出处,诗末又分析起承转合照应衔接,通释全诗之篇章结构。其中注释诗意,时有新见,亦有辨驳旧注之谬者。其注例依次分为:题、诗、句、字、心法、性法、命法、立格、造句、对法、审韵、八病等 12项,而“造句”一项,又详分为 29种造句法,颇嫌繁琐。杜律注例无疑受到元明以来诗格著作的很大影响,张笃行自称参考了木天禁语 、诗法源流 、 冰

11、川诗式等书。其“立格”云:“昔人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 格至今日,竟罔闻哉!自唐李淑有诗苑一书,止分六格,惜今不传。后木天禁语明暗二例外,广为十二格矣。 诗法源流随广二十四格,至冰川诗式竟广至四十八格矣。渐衍渐繁,将何底止?今日返博归约也,数也。予乃就杜律,直溯本源,摽四格。 ”这段话系转述范梈木天禁语之名家诗法卷三,文中提到的诗苑一书的作者李淑应为宋人,其诗苑格类撰于宋开宝年间。 4(P24) 明代梁桥的冰川诗式卷六所载诗格,数目竟多达 103格,可谓琐屑之至。这就必然引起人们的拨正,到了清代,诗格 类 著 作 就 遭 到 了 许 多 批 评 家 的 强 烈 反 对

12、, 如 王 夫 之 姜斋诗话中就 认为 此 类 书 “皆 画 地 成 牢 以 陷 人 者 ”。 5(卷二) 不过张笃行并没有王夫之那么一味否定诗格,而是认为元代木天禁语 、 诗法源流 、 冰川诗式等研讨诗格的书中名目繁多的诗格太繁琐,需要“返博归约” 、 “直溯本源” ,也就是需要将这些喧醸丛脞的格法大大精简,留其精华,于是他将所有诗格归纳为无极格、太极格、两仪格、四象格四种。其中无极格包括:一字血脉、一意、句相照应、牙锁、比兴、藏头等格;太极格包括一字贯篇、一字造意、字相连序、接项、归题、单抛等格;两仪格包括二字贯穿、二句立意、先问后答、纤腰、续腰、交股等格;四象格包括双抛、双蹄、三字栋梁、

13、钩锁连环、内剥、外剥等格。这样就将繁琐的诗格大大简化了。(二)杜诗组诗之间的章法关联张笃行认为杜诗中的连章组诗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各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十二月一日三首: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一)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熳,楚客惟听棹相将。 (其二)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其三)张笃行云:“

14、此诗二章应首章江可怜句,三章应首章春意动句正用此法,至接笋处又藕断丝连,三首真如一首,其炼句如此。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云:“二首如一首。 ” 张笃行对连章组诗章法的看法以对秋兴八首章法的解释最具代表性。其云:“前四首言秋,后四首言兴,其立格又各不相同。至其用意处,脉络分明,首尾相应,八首竟一首矣。真增减一首不得,颠到一首不得。何世乃有止选一首、并选一半者?殊失此诗本色,选杜又岂容易哉!”明代选家多数认为秋兴八首乃偶然为之,如钟惺唐诗归卷廿二云:“秋兴 ,偶然八首耳,非必于八也。今人诗拟秋兴已非矣,况舍其所为秋兴而专取盈于八首乎?胸中有八首,便无复秋兴矣!杜至处不在秋兴 , 秋兴至处亦非

15、以八首也,今取此一首(指“昆明池水汉时功”首) ,馀七首不录。 ”故高棅唐诗正声 、李攀龙唐诗选 、钟惺唐诗归等对八首都未全部选入。而对秋兴八首整体结构最早产生认识的当属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钱谦益、王嗣奭、张笃行等人。如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不但将秋兴八首全选,且评云:“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理尽失矣。选诗者之贼不小。 ”其于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云:“至若故国平居有所思 , 有所二字,虚笼喝起,以下曲江、蓬莱、昆明、紫阁,皆所思者。 ”指出秋兴八首其四对下四首的“虚笼喝起”作用。另如王嗣奭杜臆云:“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章不得。 ”通过张笃行所论与同时诸家相互比较印证后可以看到,明末清初这些杜诗学者所指出的秋兴八首章法上的整体性,确为杜诗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对深刻理解诗意十分关键。张笃行所论此八首应为一组完整的连章诗而非各自起结,反对明代选家对这一组诗的任意割裂,无疑具有独到而犀利的目光,故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称其:“至云八首不可割裂以选,则所言极是。 ” 6(P26)总之,作为清代最早刊刻的杜诗注本,张笃行的杜律注例无疑是带有由明至清的过渡性痕迹的注本,其成就与不足都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