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94710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讲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作文复习专题讲座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1第 12 讲 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有 创 新发展等级(四)【考点剖析】“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1、见解新颖。考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2、材料新鲜。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度。3、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

2、出创造性的见解。4、有个性特征。文章的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对“有创新”的最高要求。 【考场点津】一、高考作文怎样做到立意新?1、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尝试这个题目,许多学生写尝试游泳、尝试骑自行车、尝试打工、尝试做饭等。这些都很一般化,容易与别人的选材雷同。有位考生从尝试接受继父的感情,弥合继父和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灵创伤来立意,写出了人间真情,做到了立意创新。2、逆向思考,萌发新意。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 “反弹琵琶”出新意。2001 年高考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一般考生都是从赞扬诚实守信、批

3、评虚伪作假的角度来立意的。河南一考生写的不诚不信不为过一文则指出: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真诚守信,喜欢老老实实的做人,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立意别开生面,不落俗套,新颖别致。为使自己的观点成立,文章用战场上“兵不厌诈”和商场上“ 诈而不欺”的事实来支撑,最后辅以辩证的分析论证,使中心思想不失于偏颇绝对。这一立意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是那么亮丽,那么惹眼,一下便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3、力避传统,独辟蹊径。对蒲松龄的促织这篇小说描写的 “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织,促织 却从新的角

4、度,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二、“新鲜材料”何处来?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考生的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1、从社会生活中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

5、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东方时空”等栏目;订阅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高三作文复习专题讲座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2位。还可以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走出课堂,走进工业园区,走进商场,走进养植户,走进下岗工人家中。上学生走访下岗职工后,要求以“下岗职工”为话题作文,学生能把下岗的痛苦、失落,再就业的艰难、辛苦,成功的喜悦、自豪写得具体生动。2、从校园生活中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动人篇章。六个瓶塞一文,写“我”去茶房提开水时,不小心弄丢了暖瓶塞,就先用食品袋套住暖瓶口,急忙去

6、上课了。等上午下课“我”买回瓶塞往暖瓶上盖时,让“我”感动的是,瓶上已经盖上了一个新瓶塞,暖瓶的一边还并排放着四个瓶塞,“我”轻轻的把第六个瓶塞和那四个瓶塞放在一起,心头热热的,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水。(原来,这间住室中,其他五位同学发现瓶塞丢了,都买了一个瓶塞)一件平凡的小事,折射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他们如溪水般透明,如美玉般晶莹,如冬雪般洁白,如春阳般温暖的真诚纯洁的友情。3、从家庭生活中来。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一位同学在母亲残损的手中写道:“我急惶惶的来到母亲的病床边。母亲微微侧卧着,脸色晦暗,嘴角深深地凹陷

7、下去。头部摔伤倒致她严重中风,她说不出一句话,微睁着两眼,用混浊而呆滞的目光看着我。两只手放在被子外面,这是一双伤痕累累的残损的手。手背上青筋条条突起像纠缠的老藤。指关节如竹节般粗大突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指甲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已快脱落,手茧层层相叠,又厚又硬,手掌和手指头又深又密的裂口处露出淡褐色,那是长期劳动的积染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也是第一次这样仔细地看母亲的手。母亲就是用这双伤残的手,把我和哥哥抚养成人的。”精细的观察,深沉的感悟中蕴含着作者沉重的愧疚之意和真挚的报恩情怀,没有亲身经历,是难以写得如此情真意切的。4、从家乡生活中来。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醮情感笔墨的

8、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一位同学在梦里榆钱香一文中写道:“蒸榆钱,是豫东农村的一种风味。有经验的妇女,往往把淘净的绿花花湿漉漉的榆钱拌上玉米面,垫着馏布子,盛在竹箅上放进锅内文火烧。蒸熟后捏着馏布子角合盘出锅,倒在小红盆里。滴几滴香油,浇两勺蒜汁,撮上点葱花或芫荽,热腾腾黄澄澄的蒸榆钱做成了。开饭里,你盛一盘,他挖一碗,就着绿豆稀饭吃。一口稀,一口稠,稀的像水,稠的像油。三天不改样,保证吃不够。”小作者以小见大,借榆钱抒发了对家乡无限的爱恋之情,描写生动真切,语言通俗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生活赋予了每个人一个生存和展示的舞台,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应果敢的走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胆的参预生

9、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擦亮尘封的眼睛,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高山流水,去感知风花雪月,去体验世态炎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 三、记叙文新巧构思法记叙文的构思一定要讲求新巧;只有精巧,才能引人品读。精巧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选用一种最恰当的形式表现文章的立意。1、横向剪辑法。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相当刻板和平淡,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2000 年江苏阅卷点的满分

10、作文四幕剧在构思上就显示了横向剪辑法的独特魅力:第一幕取材于郊游所见,捕捉的镜头是暴雨、小路、溪流、石头,着眼于爱心与希望;第二幕取材于一日三餐,捕捉的镜头是一日三餐,着眼于两种生活状态;第三幕取材于阅读书刊,捕捉的镜头是如豆的灯火,着眼于“人性说”;第四幕取材于人生感悟,捕捉的镜高三作文复习专题讲座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3头是真实的人生,着眼于“人生的思考”。“四幕剧”通过横向剪辑,纷纷闪亮登场,炫人心目,充分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巧。2、纵向连缀法。“流水帐”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如果作者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

11、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文章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父亲的军大衣以“军大衣”为线索,在这根红线上,作者巧妙地缀上了三颗闪亮的事件“珍珠”:一是“救命之衣”靠着军大衣的神力,危在旦夕的我,享受了一次“军人优先”的特权,转危为安;二是“温暧之衣”(后来)父亲军大衣成了我小床上的“被褥”,使我每天感到“父亲”特有的温暖;三是“爱心之衣”(再后来)父亲把他心爱的军在衣捐给了灾区,使素不相识的灾区人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心”。三颗事件珍珠,巧妙的纵向连缀,逐层拓展开父爱丰厚的内涵,给人以丰满的审美享受,很有借鉴价值。3、设置悬念法。悬念:在作品的某一部分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

12、、矛盾冲突的关注,使其产生急切期待,欲知后事的心理。杨朔的茶花赋开篇设悬,然后笔锋宕开,由南国春早写到二月花事,由红梅飘香写到茶花盛开,由花色名目之多,写到辛勤育花之人,至鲜活的小孩看花而终得一幅画的构思,解除悬念。全文以设悬 为切入点,自然地展开叙写,诱导、指引读者去感受、体味和接受“童子面茶花”积淀成象征物的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4、巧置误会法。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期望写“我”整天沉醉于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之中,成绩急剧下降。而没有文化偏想培养出一个文化人的母亲见我整天抱着厚厚的一本书“用功”,心中有几分欢喜。“我”则为自己的

13、瞒天过海之术而得意。直到一个风雪肆虐的日子里,母亲一大早起来,踏着冰雪,忍着饥饿,来到二十里外的学校,给我送来我常念的厚书神雕侠侣时,我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文章用误会法,写母亲因我学习用功而欢喜,又用误会法,写母亲错把我常看的武侠小说当成教材,冒着风雪严寒饥饿到二十里外的学校送书的感人情节,突出了母亲的善良和盼子成才的热切心情,也表现了我的忏悔和惭愧。5、欲扬先抑法。“抑”是蓄势,“扬”是兴波。父亲的作者先设计一个由父亲(村干部)“主谋”的“抓阄”情节:天色将晚时,天边泛起了黑云,似乎要下雨了,如不抢在下雨之前把地犁好,村民们撒在地里的化肥就可能被冲走。这时,几十户人家的代表为先用村里仅的一台

14、大型拖拉机在村委会的场院里争持不下。无奈,父亲提议用抓阄的办法来了结,大家都无话可说了。父亲走进屋里几分钟又走出来对大伙说:“谁抓的阄上画的是拖拉机,村里的拖拉机就让谁先用,抓不到的各自回家!”抓阄开始了,父亲趁抓阄时一片混乱,向我手中塞一个纸片,把我推到人群中。待阄儿被大伙抢完后,我在别的村民们中间展开了父亲偷偷塞给我的那张纸条,“天哪,”我心中大叫地一声,那上面竟画着一台冒着青烟的拖拉矶,回头看父亲,他是那样的渺小、可怜!接着父亲在乡亲的一片叹惋声中,开走了拖拉机-接着作者又写,这天晚上,“我”再也难以入睡,父亲平时总教导“我”,做人要诚实,要表里如一,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怎么今天-,至此

15、,完成了对父亲的“抑”,父亲在“我”和读者的心目中的位置降到了最低点。然而,文章结尾之处,再起波澜。“我”为了摆脱“抓阄”带来的困惑,不等天亮,就起身离开了家。走到村东头,“我”不禁愣住了。一夜没归的父亲,正驾驶着拖拉机驰骋在田野之间。再看时,烈属张爷爷家的地犁了,特困户李婶家的地犁了,孤身老人王奶奶的地也犁了-望着那新翻的黄土地,“我”看到父亲那朴实厚道的心,闻着泥土的馨香,“我”高三作文复习专题讲座高考作文十大考点解读之十4嗅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共产党员身上散发出醇香。这简短的结尾,完成了父亲形象的塑造,一个纯朴厚道的农村党员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活化在读者的面前了。6、情节陡转法。 故事情

16、节不是循常理发展,而是陡遇情理中的“意外”,转向另一方面去。窗(泰格特小说)写两位卧床的重病人,住在仅有一门一窗的狭小房里。只有透过窗口才可见外界,生活死寂。为了安慰病友,近窗人每天向病友编织窗外斑斓多姿的景观,病友摆脱了寂寞,得到了快慰。至此故事似可以作结了。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人竟见死不救,待争到近窗的铺位,见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使小说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7、故事巧合法。故事巧合是指在文章中设置故事的偶合或人物的奇遇。卖牛一文,写由于家庭贫穷,哥哥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媳妇。母亲十分着急,好不容易托一个能说会道的媒人找到一个愿意嫁过来的姑娘,但要求 5000 元的彩礼,母亲东奔西走,只借得了2000 元,还剩 3000 元,母亲决定让“我”与哥哥一起去卖牛。牛也顺利的卖给了一个老汉,卖后哥哥却又主动告诉老汉自己卖的牛曾得过烂蹄病,并同意老汉退牛,最后又把经纪人拿走的那 100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