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8986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4-4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3、通过探究了解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和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大自然中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制取。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质二氧化碳,帮助学生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

2、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在确定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对象分析:本届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三届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们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他们已很难接受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的兴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充实、深刻的课堂内容是他们所盼望的

3、。在知识基础上,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应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个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去系统地认识二氧化碳。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实验用品:小试管 3 支、锥形瓶(配套带导管和长颈漏斗的橡胶塞) 、试管架、集气瓶、玻璃片、药匙火柴、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教学流程设计:二氧化碳的循环:媒体信息引入课题阅读图片创设情景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交流评

4、价得出结论(预习展示) (感悟导入) (合作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温故知新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回顾反思实践与应用课外探究(感悟导入) (合作探究) (巩固训练) (测试评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我们知道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以后都会产生相同的一种气体二氧化碳,首先让我们观看一个关于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一个短片。播放“温室效应”录象。预习展示:1、短片中介绍了什么内容?2、结合预习的知识,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二氧化碳性质吗?3、你还想了解与学习二氧化碳的哪些知识呢?感悟导入:学生回答后,讲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代表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步入二氧化碳的探究旅

5、程。创设情景,学生观看短片,引发学生积极分析、思考,并结合课前的预习勇于展示预习的成果并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同时,播放录象,给予学生直观的信息,在展示预习成果的同时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新课题,更加的自然流畅。板书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循环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图片讲述 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那罗亚山顶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为研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请同学们看书 106 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 1958-1994 年期间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

6、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合作探究:(1)同一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图像分析能力。评价点拨:从同学刚才的回答我知道了大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知识功底,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总结得很全面,导致变化的原因分析得很准确。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自己的收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图片提问 请同学们看书 107 页图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图中数据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相对量。

7、合作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图像分析能力。评价点拨:是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上升。分组讨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大家提前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评价点拨:这些也是科学家的不同看法,关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科学界还有听讲、思考 把科学家的争论交待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争论,现在大家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将来才能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8、我期待着以后能够看到同学们在这一领域有更新的发现。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感悟导入:展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图片讲述二氧化碳与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与它密切相关。同学们可能想不到,看似平常的二氧化碳在高科技领域也有它的用武之地,以二氧化碳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这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取得的成果。在实验室中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就要制得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板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看图片,思考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积极

9、分析、思考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我们要制取气体,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就提示: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氧气的制法的;如果学生回答很顺利,就问:很好,你为什么从这几方面考虑?) 小结1、药品 2、反应原理3、仪器装置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6、检验方法 7、操作步骤 8、注意事项思考后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复习旧知识展示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些反应1、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2、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3、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4、 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5、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学生激烈讨论,认真思考,根据提供的线索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制取原料。将前三条排除后,产生疑问,后三种方法那种

10、是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让学生学会分析整理现有材料,并根据信息得出结论,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分六组分别进行后三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要求,保证实验安全进行。探究后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并汇报成果完成后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选择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依据是: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与猜想进行对照判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实验探究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完成后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验满方法:注意事项:

11、检验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和上述已有结论,亲自动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总结有关内容。通过探究与总结,训练学生的动手实验与总结归纳的能力。交流与反思:提问一、根据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并联想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这两种气体可以采用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二、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采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通过探究与总结,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巩固训练:实践与应用测试评价:小发明:就地取材,选择现有的物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等),自制一套制取 CO2 的装置,并进行试验。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利用

12、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体验成功回顾与反思:1、本课题研究什么内容?2、有哪些收获?3、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4、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仅从知识上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和实验室制法,同时还进行了实验操作的训练,同学们通过探究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我更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节课以后,能够树立环保意识与能源观念,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技能与理念应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最后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谢谢大家。听讲、思考 通过总结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理解本节课的授课意图,将知识和技能升

13、华。课外探究:1、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工业制取 CO2 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自制仪器,开展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科学品质;强化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经过补充和修改以后,能够紧紧围绕“五环节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开展教学。同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固定的要求,而是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分隔为两个独立的五环节。对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新颖、独特、有效。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方法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同时锻炼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与学习模式,转变了学习的方式,逐步的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终身学习能力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