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74922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C S6 5 0 2 0 B6 5 L 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 Y T17 6 4 2 0 0 8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2 0 0 8 - 0 9 - 0 3 发布 T e c h n i c a lr e g u l a t i o nf o rn a t u r er e s e r v ez o n i n g 2 0 0 8 - 1 2 - 0 1 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1 X 11 7 6 4 - - 2 0 0 8 目次 前言I 1 范围一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区捌原受l 1 5 总体布局2 6 区划依据2 7 区划方法5 8 区划

2、结果阐释”5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附表格式6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制图要求一8 刖昌 L Y T1 7 6 4 - - 2 0 0 8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国发、李忠、徐基良、邢韶华、雷霆、栾晓峰、时坤、王楠、郭红燕、安丽丹、 武立磊。 1 范围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L Y T1 7 6 4 - - 2 0 0 8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基本原则、依据、方法和功能区总体布局等原则性、技术性要求。

3、本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有关领域,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3 7 9 2 6 2 0 0 5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 G B5 7 9 11 :50 0 0 、1 :i 00 0 0 地形图图式 G B T1 8 3 1 7 - - 2 0 0 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 B

4、T2 0 3 9 92 0 0 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L Y T1 6 8 5 - - 2 0 0 7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 Y T5 1 2 6 - - 2 0 0 4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L Y T1 6 8 5 - - 2 0 0 7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n a t u r er e s e r v ef o rw e t l a n de c o s y s t e m 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海 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海岸生态系统类

5、型自然保护区。 3 2 动态区划d y n a m i cz o n i n go f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在不同的季节里采取不同分区方案的区划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作为迁徙性或洄游性野生动物 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特别是以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3 3 季节性核心区s e a s o n a lc o l ea r e a 根据野生动物的迁徙或洄游规律,在核心区之外划定的严格保护区域。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时 段,按核心区管理;在其他时段,按实验区管理。 4 区划原则 4 1 科学性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采取科学的区划方法

6、,因地制宜地 确定各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等。对迁徙性或洄游性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采 取科学而灵活的区划方法。 4 2 针对性 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数量以及面临的干扰因素,确定各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 1 L Y T1 7 6 4 - - 2 0 0 8 4 3 完整性 为保证主要保护对象的长期安全及其生境的持久稳定,应确保各功能区的完整性。 4 4 协调性 确定功能区的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5 总体布局 5 1 功能区的一般组成 自然保护区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必要时应划建生物廊道。 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也可以

7、划分为核心区、季节性核心区和实验区。 5 1 1 核心区 是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 核心区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总砸积的比例按照G B T2 0 3 9 9 - - 2 0 0 6 的7 1 2 。 5 1 2 季节性核心区 在重点保护的迁徙性或洄游性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时段里,季节性核心区是核心区以外保护对象 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 5 1 3 缓冲区 位于核心区外围,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缓冲区的空间位置与宽度应足以消除外界干扰因素对核心区的影响。 5 1 4 实验区 位于核心区或缓冲区之外,可用于实现生态旅游、科学实验和资源持续利用等功能的区

8、域。 实验区可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宣传教育小区、生活办公小区等。 对于作为迁徙性或洄游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特别是作为候鸟栖息地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 保护区,实验区是位于核心区和季节性核心区以外的区域。 实验区中需要加以特殊保护的地段,应参考缓冲区的管理方式予以管理。 5 2 生物廊道 当一个自然保护区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心区时,核心区之间应划建生物廊道。 在主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迁徙或洄游路线上建有铁路、公路、围栏、水坝等人工构筑物时,应 划建生物廊道。 相邻的自然保护区如有必要,可在自然保护区间划建生物廊道。 生物廊道参照缓冲区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6

9、区划依据 6 。1 基础资料 6 1 1 主要保护对象资料 6 1 1 ,1 植被 根据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小,植被分类单位应细化到群系或群丛组;明确植被分布状况,并绘制植 被图。 6 1 1 2 野生动植物 包括野生动植物的名录、重点保护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特有种的种群及其生境状况;绘制国家重点保 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示意图。 6 1 2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资料 6 1 2 1 地质地貌 包括地质、地貌等资料。 2 L Y T1 7 6 4 - - 2 0 0 8 6 1 2 2 土壤 包括土类、各土类特征以及土壤分布图。 6 1 2 3 气候 包括气候要素资料以及气候资源分布等资料。 6 1 2 4

10、水文 包括水系、水体类型、流量、水面积、水深、水质、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等资料。 6 1 2 5 矿产 包括矿产的类型、规模、分布及利用状况等资料。 6 1 2 6 地热 包括地热能源的规模与分布等资料。 6 1 2 7 自然灾害 包括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类型、影响程度、分布和发生频率等资料。 6 1 3 社会经济资料 6 1 3 1 历史与文化古迹 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古迹类型及分布资料。 6 1 3 2 人口 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常住人口的数量、分布、民族组成、年龄结构、教育水平、生活习俗等。 6 1 3 3 行政区划 包括行政建制及区划,居民点及分布,村界、乡界及其他相关地界等资料

11、。 6 1 3 4 国民经济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资料。 6 1 3 5 社区生活配套设施 包括给排水、生活能源、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状况。 6 1 3 6 经济状况 包括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入、居民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资料。 6 1 3 7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 包括自然保护区内道路、桥梁、办公场所等现有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6 1 3 8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土地权属 包括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更资料 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资料,其中林权分为林地权属 和林木权属。 6 1 3 9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 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利用规划方面的资料。

12、 6 1 4 测绘资料 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和专业图,其中专业图主要指遥感影像( 航片、卫片) 、地下溶洞与河流测图、地 下工程与管网等专业测图。 6 2 各功能区划分依据 6 2 1 核心区 将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域划入 核心区。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及生存需求空间和自然环境状况,确定核心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也可根 据关键种及其生境的分布状况确定核心区的范围。 6 2 1 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典型森林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或者森林群落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3 L X 11 7 6 4 - - 2 0 0 8 为维持核心区的

13、完整性,一些次生林和灌丛也可以划人核心区;但除已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的人工 林,其他人工林不应划人核心区。 6 2 1 2 荒滇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典型荒漠植被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或者是作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 息地或迁徙通道的重要区域。 6 2 1 3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湿地类型最典型、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集中繁育 区、取食区或者洄游路线。 根据野生动物的迁徙或酒游规律,在其集中分布的时段里,应将核心区以外重点保护对象相对集中 的区域划为季节性核心区。 6 2 1 4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

14、其栖息地分布最集中或野生动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特别是野生动 物的巢穴区、繁殖区、取食区或潜在活动区等比较集中的区域。 6 2 1 5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境分布最集中或野生植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6 2 2 缓冲区 在核心区外围根据外界干扰因素的类型和强度确定缓冲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 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隔离网、隔离墙等物理隔离带也可以作为缓冲区。 核心区外围是另一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区,或者核心区边界有悬崖、峭壁、河流等较好自 然隔离的地段,可以不划分缓冲区。 6 2 2 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核心区外围典型森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或者作为森林野生动物迁移通道的区域,或者是主 要森林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6 2 2 2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核心区外围典型荒漠植被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者作为荒漠野生动物栖息或迁徙通道 的一般区域,或者是主要荒漠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6 2 2 3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核心区外野生动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者是作为野生动物洄游通道的区域。 6 2 2 4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包括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者是保护对象的潜在栖息地。 6 2 2 ,5 野生植物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