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前世今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70988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联的前世今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春联的前世今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联的前世今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联的前世今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联的前世今生一、春联的起源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二、春联的历史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 ”和 “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

2、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 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3、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三、春联在内容及形式上的要求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 言,也可以是

4、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四、春联的分类 按内容和使用的场合(即用途)来看,有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春联。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有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楹联。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

5、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有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婚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有为了悼念死者、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的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也有在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的寿联。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还有表示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的贺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的赠联以及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中堂联。按艺术特点和形式,对联还可分为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质名如药名 )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包括 “拆字、合字、析字”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和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