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65296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同名1497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 来源:中共无锡市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30 为适应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全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和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精神,特制定我市“十一五”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规划。 一、“十五”全市农村发展的基本估价 (一)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

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进入了率先加快实现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及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51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000多亿元,增长了1.4倍,年平均递增19%,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主体经济的发展更是迅猛。全市乡镇工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由2000年的1665亿元、416亿元、11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0多亿元、1000多亿元、35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19%、25%。 二是三业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都市型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

3、,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特色、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乡镇工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一大批以优秀企业家为核心,以优势名牌产品为龙头,设备优良,技术先进的规模企业脱颖而出,全市规模型企业已超过4000家。农村第三产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交通道路网络的加快建设而蓬勃发展,道口经济、物业经济、房地产经济和专业市场经济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村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农业和乡镇工业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58%和48%。 三是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快。为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

4、展,全市先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撤并到59个,行政村总数撤并到948个,并加快了撤村建居的步伐。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的城关镇已经初步形成了中等城市的规模,对经济、人口的聚集功能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的辐射功能日趋强大。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特色镇、工业特色镇以及三产特色镇正在迅速崛起。农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大改善。农民进城进镇的速度逐步加快,小城镇常住人口逾150万人,全市城市化水平为66%。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为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对外开放的需要,全市加快了农村机制和体制创新步伐。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从20

5、04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对农业生产实行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也有了重点突破,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得到创新。全市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已形成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各类股份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乡镇企业股票上市工作继续在全省全国领先。农村的收益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五是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超8004元,比2000年的5220增长了53%。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人均居

6、住面积达到53.7平方米。农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彩电、冰箱、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以及摩托车等已全面进入农民家庭,别墅、小轿车、旅游等享受性消费在农村已经开始流行。农民享受文化、卫生、体育、娱乐的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超过75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98%。 (二)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理念不动摇。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用加快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用加快发展来保持无

7、锡农村的领先地位。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抓住每一次的发展机遇,积极进取,大胆实践,争得主动,赢得领先。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方略不动摇。在开展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围绕全市“两个率先”建设大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居民就业,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力度,通过城乡一体、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集约发展,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农民与城市居民共同富裕、农村与城市全面繁荣,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驱动力。不改

8、革就没有出路。近年来,我市农村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到农村税费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还加快了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各项改革,改革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初步建立了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坚持富民优先目标不动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始终把加快富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把农民增收的目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对各级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现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让广大农民尽快地富起来,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

9、会进步的成果。各级财政也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健全各项保障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坚持加强组织领导不动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加快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市各级根据改革开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着力健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有效地实施城乡统筹方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加快了农村基本现代

10、化的进程。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途径和来源相对单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全市“十一五”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措施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

11、力,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围绕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步伐,确保到2010年全市农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2010年我市农村现代化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0美元,年均增长11;全市乡镇工业销售收入达超10000亿元,年均递增16%;农村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升

12、级和优化。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综合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成15个有规模、有特色、有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加快新型工业化,工业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出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升到90%以上;加快农村城镇化,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的比例达到1/3以上。三是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建立较为稳定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超13000元;建立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乡镇企业职工、失地农民和纯农民的养老参保率达100%,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达100%;建立健全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农村森林覆盖率达2

13、7%以上,农村新型社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标,必须全力推进以下九项重点工作: 1、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制定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覆盖的农村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快制定全市农村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布局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人居生态环境体系等专项规划。 农村规划工作由市统一部署和协调,各市(县)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具体组织,并择优选定国内外有关单位进行。在2005年底基本完成各市(县)区农村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1/2以上村庄(农

14、村新型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制定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基本完成其余的村庄(农村新型社区)和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工作,2007年,全面完成其他各项专项规划制定工作。 2、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 加快推进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在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之外的区域,一律不再新建上规模的农业项目和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到2007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60%,到2010年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内的集中经营。 加快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在工业开发园区及工业集中区之外的区域,一

15、律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对按布局规划要求逐步撤并的工业集中区,工业企业一律只出不进,并结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规划加快整合到位。工业园区要突出主导产业,强化功能布局,坚持集约发展,形成品牌特色。到2007年,工业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出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5%以上;到2010年提升到90%以上。 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把农民公寓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倡导集中连片建设农民新社区。在规划确定的农村新型社区之外的区域,一律不再安排新的住宅建设;除宜兴部分丘陵山区外,一律不再新批宅基地或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翻建住宅。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村撤并整合工作,到2

16、007年,基本完成3000人以下尤其是2000人以下行政村的撤并工作;到2010年,使全市行政村平均人口达到4000人以上。加快农村宅基地置换整理,从今年起首先在各类建设工程涉及的自然村落,位于工业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内的自然村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自然村落,城镇近郊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自然村落等五类重点地区启动推进。到2007年,使1/6的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到2010年达到1/3以上。 3、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2006年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或村级年可支配收入在150万元以上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