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3637372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 中国古

2、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业”“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ABD项错误,按节气进行劳作、注重因地制宜和重视自然规律都是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的一个方面。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2.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A. 土地集中现象严重B. 小农经济较为盛行C. 流民问题日趋严重D. 人地矛盾非常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从清朝前期获鹿县的地权分配情况进行直观的分析,从中

3、得出结论:清代前期,获鹿县耕地为50亩以下的农民所占有的土地为70%以上,该县应该是自耕农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县份,小农经济较为盛行,故B正确;材料表明100亩以上的户数土地占有量是比例较小,说明土地集中现象不严重,排除A;获鹿县耕地为50亩以下的农民所占有的土地为70%以上,表明小农经济较为盛行,流民问题不严重,C错误;获鹿县耕地为50亩以下的农民所占有的土地为70%以上,说明人地矛盾不严重,D错误。3.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A. 铁器牛耕的使用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 各诸侯国变法D. 宗法分封制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

4、术的推广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故选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4.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

5、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 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 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民庶之家”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了收租,并非为了同情别人,当遇到灾荒之年还要减免地租、借给他们种子粮,原因是害怕佃农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损失会更大。这说明了当时的佃户在租种土地方面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6、。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租佃关系。5.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 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 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南方人口增加,西晋在南方设置郡数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7、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6.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 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所以A正确,B错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C不正确

8、;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D错误。本题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特点7.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8.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9、“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 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D.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答案】D【解析】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自由流通程度较高,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材料中湖州、严州农民以养蚕桑为主业,太湖洞庭山区农民则已柑橘桑麻为主,蜀地则以种茶为业等,这些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或者说是商业性的作物,实质反映了农产品种植的专业化现象,表明当时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农产

10、品并非剩余产品,而是专门种植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故C项错误。9.唐代诗人王建曾作诗描写当时汴州的商业:“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从诗句中能得到的信息是汴州的草市在当时非常繁荣汴州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汴州的夜市很具特色汴州的水路交通很发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汴州的商业”说明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汴州是全国经济重心,故错误;材料中“晚茶商闹”“通宵酒客行”说明夜市出现,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材料“水门”“桥市”说明汴州的水路交通比较发达,故正确;所以答案选C。10.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

11、描述,这一时期是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徽商、晋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也大量兴起,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而非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的经济状况,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马克思说:“资本在它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答案】B【解析】“资本在它的萌芽

12、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体现的是重商主义,而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因此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故B项正确,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耕经济,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重商主义,由此判定答案。12.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A. 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B.

13、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 抵抗西方列强侵略D.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朝廷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且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说明清朝政府以此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故A正确;朝廷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不能说明政府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故B错误;材料与抵抗西方列强侵略无关,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尖锐的阶级矛盾,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朝廷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851年左右清政府的内忧外患导致财政不足的背景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3.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

14、,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A. 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B. 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C. 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 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

15、间的交流,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哥伦布“发现”美洲。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14.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作用B.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物资物种的交流,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催生了新航路开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