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637055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舞蹈的艺术形式范文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但以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傣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并散居于临沧、澜沧、新平、元江、金平、华坪、大姚、禄劝等30多个县 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2、”河谷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栽培长期以来西双版纳享有“滇南谷仓”的美称;德宏地区“芒市谷子遮放米”誉满全省;大部分傣族地区都是我省产粮基地和经济作物产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银齿”或“绣脚”又称傣族为“茫蛮”或“白衣”;宋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白衣”则写作“百夷”或“佰夷”清以来则多称为“摆衣”但以上都是他称傣族自称则一直是“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有傣那、傣雅等多种自称汉语称水傣、旱傣、花腰

3、傣服饰上有一些差别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过去有过不同形体的那文、傣蹦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五种文字现较流行的是傣泐文和傣那文这两种文皆由梵文字母演化而来 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傣族宗教信仰上也有不同在傣族聚居区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同时也信仰原始宗教散居各地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信奉关帝、观音的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 傣族的民族节日各地虽不尽相同但都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区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跳摆傣历新年俗称“泼水节”傣语为“桑勘比迈”、“梭贺桑勘”时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节期三至五天不等活动内容有采花、堆沙、浴佛、

4、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歌舞活动更是傣历新年时的重要活动内容关门节和开门节傣语为“毫瓦萨”和“奥瓦萨”系由佛教术语“萨沙那”演变而来意为“斋戒”在傣历九月至十二月(公历七至九月)这三个月正值雨季人们要集中精力到佛寺拜佛听经停止其他活动;男女青年不能恋爱和结婚称为关门节雨季结束丰收即将到来的时候过开门节届时男女青年们穿上新衣成群结伙敲鼓敲锣走村串寨最后到佛寺举行赕佛过去在夏历二月初八举行跳摆:村寨中的男人们备丰盛的食物到佛寺中献佛然后在佛寺院中由四人分别持小钹、大锣、象脚鼓跳舞舞毕痛饮而散这种跳摆活动现已不多见过去在跳摆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也叫“做大摆”白天诵经晚上有歌舞演出现在也不进行了 在

5、多民族杂居区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有的与其他民族共过春节、赶花街等活动;有的地方有祭龙树和祭祖活动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祭把性舞蹈存在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1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嘎光”系傣语“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

6、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过去跳时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各自发挥只求热烈欢快现已发展了很多统一动作和套路动作与套路的名称各地也不尽相同并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节目如青年人跳的“新嘎光”就有30多套还有两名中老年妇女抬大铓跳的“嘎铓央”以及老年男子跳的“嘎温”(软舞)等等 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脚鼓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铓、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长象脚鼓的鼓身长为一米八至二米傣语称“嘎光绕”各地均有但以瑞丽县

7、的最具代表性长象脚鼓多用于伴奏可以打出丰富多变的鼓点并有一些鼓语如“约笔洛约笔洛约必约哩哩”(意为“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也可边击边独舞在展现击鼓技艺的同时以长鼓尾的大幅度地转动摆动形成优美的舞姿 中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一米多这种舞蹈流行整个傣族地区尤以德宏地区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和保山、临沧等地最具代表性中象脚鼓舞在镕宏傣语称为“嘎光”也有称为“嘎光武杰”或“嘎光黑拉”的跳时一般是背鼓顺圆圈而舞可二人对舞也可与击镲者对舞在德宏芒市过去有赛鼓的活动以击鼓声的长短、音色的优劣、鼓尾甩动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为评比标准胜者在鼓上挂银牌 小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六十厘米左右流行于景洪、勐海、勐

8、腊等县西双版纳傣语为“凡光托”因鼓小轻便可灵活舞动因此这种舞蹈以竞技为主一般是双人对舞四人或集体也可舞时有击鼓追斗、退让躲避、踢腿斗脚等动作以能把对方头上的“包头”摘下为胜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于德宏地区的芒市、盈江、瑞丽等县“喊半光”为德宏傣语“喊”意为“唱”或是“歌”“半”意为“跟着我”或“围绕着”“光”即“鼓”;直译为“跟鼓唱的歌”跳时人数不限动作随意 耶拉晖是流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自娱性歌舞过去只在泼水节时由男性跳现已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参加的集体歌舞形式这种歌舞动作简单舞时可自由发挥;但曲调固定只要有人即兴填词并带头唱众人即可合唱由于在唱句的尾声时齐呼“耶拉辉水一水一”所以这种歌

9、舞就叫做“耶拉晖”了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样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独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瑞丽县的艺人他们以模拟孔雀走路、飞跑、吃水、抖翅、飞翔、开屏等动作形成丰富的

10、舞步;瑞丽县半职业艺人较多如瑞板、贺费、毛相、约相、旺拉等人他们在表演上各有创新以各自的流派风格而闻名全省双人孔雀舞也称“凡南诺”最具代表性的双人孔雀舞流传在景洪县“南”意为“高贵的女性”“诺”意为“雀”或“鸟”;“凡南诺”可译为“雀公主舞”此舞主要表现雌雄两只孔雀的飞翔、相对而舞的情景潞西县芒市的孔雀舞原是表演“孔雀与魔鬼”的三人舞后演变为独舞以孔雀道具做得大而精美华丽开合自如吸引着广大观众景谷县的孔雀舞属歌舞剧表演边舞边唱舞蹈步伐较简单以走步和碎步为主表演的是佛经故事“召贺罕打孔雀”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 石屏县的傣族居住地有“跳龙舞”)是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舞时男巫手持带环的铁圈女巫手持着羊皮单面鼓由他们带头起舞村民们合着节奏参与舞蹈时而全体围成圈时而二人对跳没有固定形式和队形舞者随心所欲地变换位置只求情绪高昂庄重热烈舞蹈动作简单步幅小双膝随步伐做小幅度的韧性颤动双手上绕半圆在左右腰侧打鼓与摇环 新平县还有送葬时跳的“狮子舞”跳时用唢呐和锣鼓伴奏;有一些套路如围棺而舞、棺前开路等该舞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与汉族、彝族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