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3629745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一中2019年春期高三年级第十九次目标考试文综试题1.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B.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C.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D.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C【解析】殷商时代注重迷信政治,西周时期关注“人本”文化,说明对于政治的理性思维增强,C正确;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淡化,A错误;B中推广说法绝对;D是商朝政治特点。2.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

2、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A. 生产工具的改进B. 争霸战争频繁C. 人口的大量迁移D. 大量开垦土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故答案为A项。争霸战争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人口大量迁移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D项是铁犁牛耕推广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老子主张“不行而知”,荀子认“行之则通明于事”,朱熹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王夫

3、之主张“知行相资以为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知识分子非常重视社会实践B. 对知行关系的认识是科学的C. 对知行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刻D. 儒法在知行关系上认识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老子认为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荀子揭示出学习的实践属性,朱子强调知对行的指导作用,否认行是知的基础和来源,王守仁认为知与行的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夫之认为知与行各有功效,不容混同,因为知与行互相区别,所以相资互用,故题干反映了古人对知行关系的认识不断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老子认为认识并非依赖实践,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古代在行知关系认识的科学性,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法家学派在行

4、知关系上的主张,排除。4.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 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 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 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D. 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下的儒家理想,故B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A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C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恢复”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

5、君心正而天下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 维新思想被多数国人认可B. 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C. 中体西用思想被宣告破产D. 救国的思想观念新旧交杂【答案】D【解析】【详解】张之洞的劝学篇继续鼓吹“中体西用”思想,以此解决社会问题,在知识分子中仍然产生极大影响;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自强、救亡图存,说明这一时期的救国思想观念新旧交杂,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影响,排除A项;主张“中体西用”,没有

6、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制度落后,排除B项;甲午战败标志中体西用思想破产,排除C项。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規定A. 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B. 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C. 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答案】B【解析】【详解】临时约法设置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只是一种单向的制衡约束,并没有说明总统对于内阁的失衡规定,显然这些规

7、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单向制衡,并不是三权分立制衡效果,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中临时约法规定并不能体现出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的意图,故D项错误。【点睛】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7.1932年10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这一规定A. 从根本上

8、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B. 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 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D.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1932年正值国民党对于苏区共产党进行围剿之时,对于土地亩数的限制主要是控制中共掌握根据地土地数量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的措施并不是项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故A项错误;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平均地权,材料中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思想,故C项错误;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是平均分配地主土地,材料法令规定是限制土地发展,故项错误。8.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

9、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 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可知,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结合所学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民主增量”,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项;C项属于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框架

10、的内容,是“民主存量”,与题意不符,排除。9.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反映出的法制精神是A. 自由民主B. 公正平等C. 责任自负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罪责由自己承担,不能由儿子承担,这符合责任自负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与自由民主无关,故A项错误;公正原则,是指要平等对待,裁判的结果不偏不倚、不轻不重、合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法律至上,就是法治国家里,法律是第一位的,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违反法律的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材

11、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以民法大全的规定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0.如表为三位思想家有关理性主义的叙述。据此可知,三者都认为公元5世纪苏格拉底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17世纪笛卡尔相信只要运用人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是人、自由、还是上帝。18世纪康德在外延上包括所有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内涵上指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A. 人类能完全认识自己B. 理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C. 理性能正确认识上帝D. 人们对理性主义没形成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理性正

12、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表明,三位思想家都认为理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相信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认识你自己,但却没说人类能完全认识自己,A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由材料“相信只要运用人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是人、自由、还是上帝”可知,上帝不属于认识的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三者对理性主义有一定共识,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需要掌握苏格拉底、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关于理性主义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理性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分析理解。11.1945194

13、7年,西欧有法、意、比等8个国家共产党参加了本国联合政府。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警告说:“要是美国不支持欧洲进行自助,走向暴政统治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马歇尔计划意在A. 推动西欧经济的发展B.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C. 颠覆共产党执政地位D. 削弱无产阶级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共产党在西欧影响不断扩大,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意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但客观上也推动了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不属于意图,排除;推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防止共产党的渗透,是美国对抗苏联在欧洲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另外颠覆执政地位意味着共产党在欧洲已经取得

14、了统治地位,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排除C;削弱无产阶级的力量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D项说法过于表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意、比等8个国家的共产党参加了本国联合政府”“要是美国不支持欧洲进行自助,走向暴政统治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要求考生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2.自1979年开始,英国政府对部分国有企业股份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售,使拥有企业股份的股民从1979年的300万增加到1997年的1000万。由此可知,英国A. 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 解决了国有企业资金困难C. 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 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答案

15、】D【解析】【详解】对部分国有企业股份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售,缩小国有化规模,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故答案为D项。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放弃,排除A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缩小国有化规模,而不是解决资金困难,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的这一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点睛】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英国政府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强调市场竞争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因此材料反映的措施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