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611030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就业是民生之本,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就业成为新的发展难点。多年来由于人口政策的严重失误,人口盲目地高速增长,造成了劳动力总量过剩的局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供给,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下岗失业,已成为严峻的事实,而首当其冲的又是大量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女性劳动者。近年来,由社会变迁所引起的性别分化速度加快,使得女性就业正在成为日益凸现的社会问题,很多过去没有的问题正悄然涌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女性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因女性就业状况恶化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妇女

2、就业自始至今一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来自社会的、个人的、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因素不仅使得妇女在就业数量上深受影响,也使妇女的就业质量难以提高。改变妇女就业现状,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将有赖于减少或消除影响妇女就业的相关因素。 当前女性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妇女就业数量和层次是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直接反映,更是独立、自尊、自强的经济基础与保障。2001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确定了促进妇女就业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积极开发和拓展适合女性就业的行业和领域,实行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为不同就业需求的女性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下岗失业女性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

3、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积极开展对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建立了生育保险制度,规定生育保险费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为妇女平等参与就业竞争营造了良好环境。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城乡妇女就业人数从1990年的142万增加到2000年的166万,但从总体上看女性就业比重仍低于男性。女性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7%,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事业单位的改制,生育保障等制度的进展缓慢,使城镇女性就业比男性受到更为普遍的影响和冲击。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

4、了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2003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中,女性职工占总数的38.9%,女性所占比重远低于男性。从女性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来看,女性集中在商业、服务行业。而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女性占的比重很小。女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38.9,从绝对数上看并不低,似乎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但是女性就业层次在下沉,相对的女性歧视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妇女就业集中在劳动保障条件差、收入低、劳动条件艰苦的工作。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没有劳动保险等等非正规就业中女性权益极受忽视。 1、女性就业呈现滑波,失业人数逐年增多 2003年城镇单位女职工由1996年的15.4万人下降为12.6万人,占城镇

5、单位从业人员的38.2%,比199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新形势下,女性就业呈现出滑坡趋势。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组重建、减人增效,导致大批职工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3年年末城镇登记实有失业人数1.93万人,其中女性0.89万人,城镇失业率为35%,城镇失业人口连年增长,下岗和失业人口的激增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下岗失业的人员中,女性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超过男性。这是因为一些企业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改进,造成结构性失业,女性往往首当其冲被淘汰下来。另外下岗女工再就业比例也远远低于男性,一方面客观上下岗女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

6、缺少专门技术等使其在再就业时择业面狭窄,另一方面主观上下岗女工的就业观念不如男性主动强烈,加上择业期望过高而影响再就业,长期处于失业状况。 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男性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居多,而守家种地的多为女性,农村女性劳动力因文化素质较低、家务负担重、外出流动就业困难多等原因,在向非农业转移的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小,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适合农村女性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更少,从而形成农村女性就业不充分、劳动力转移困难,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2、下岗女工再就业困难重重、隐性就业大量涌现 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下岗女工再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就业问题的一部分,一方面是体制转

7、换所引起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关系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性别歧视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下岗女工的岗位少,模式单一,层次较低;再就业后,劳动权益保护不到位;就业门槛高,再就业劳动力市场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工作能力的歧视;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提高仍需要一段时间。城镇安置失业人员比例中女性比例大大低于男性,失业女性正规再就业的难度明显高于男性,大部分下岗女性融入到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美容美发、保健服务等行业中。与此相对应,失业女性隐性就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3、由于性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低收入、性别职业 随着中国市场因素的增加和扩展,社会分化的加剧,男女

8、两性在就业方面曾经一度被单位制弱化的差异逐渐显性化,明朗化,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差距呈日益增大的趋势。企业经营管理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得女性由于历史造成的文化素质低,就业适应能力差等原因受到的冲击最大,其结果是人们(包括女性自己)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女性更适于某几项工作,性别职业被强化了。同样,各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层次的面对下岗女工的劳动力交流会所提供的岗位,工种不约而同地主要集中在宾馆服务类、餐饮服务类、营业员、营销员、勤杂工、家政服务等。管理类、技术类的岗位数量少、要求高,完全成为一种摆设。性别职业主要是一些低劳动技能的服务业,很多的性别职业有着明显外表偏好、年龄偏好。社会转型时期,性别

9、职业的大量出现,是一种倒退,已经成为妇女就业领域的严重障碍。 4、卖淫业的兴旺和女性犯罪率升高 妇女就业状况恶化的另一直接后果即导致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产生。卖淫业作为社会丑恶现象之一一直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和禁止,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更多的卖淫女都是一些挣扎在社会最低层的,缺乏最基本生活保障而走投无路的弱女子,包括一些下岗女工。卖淫业的日益泛滥和半公开化,不仅对女性价值观、择业观起到冲击作用,而且作为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如疾病的传播、道德的沦丧,对家庭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卖淫业如同一个毒瘤,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 5、妇女社会地位下降,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上升 妇

10、女就业问题而引起的失业、下岗给女性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大多数女性身上失落、委屈、苦闷、焦虑等负面情绪很大。失去了经济收入,家庭问题慢慢出现,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欢乐和和睦,陷入经济和情感的双重危机中,一些家庭因此而走向破裂,失业威胁着作为经济和社会单元的家庭的稳定,家庭收入的减少使女性不再享有从前的家庭地位和家庭角色,家庭关系和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均受到影响,女性的自尊受到打击,精神受到损伤。一些家庭由于女性失去经济来源而引发家庭纠纷导致家庭暴力增多,妇女因经济上依赖丈夫而不得不默默承受丈夫的虐待、殴打、遗弃等,甚至对丈夫的外遇亦采取沉默与忍受,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资料显示下岗女工离婚率明

11、显高于一般家庭,婚姻不稳定现象严重,丈夫有外遇比例有所增加,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使缺少宽容、理解和沟通的家庭,最后多以离婚而告终。因失业而导致婚姻破裂的女性往往陷入非常困苦的境地,一大批单亲家庭的女性既要养活自己又要抚养孩子而不得不依赖亲朋好友和政府的救济,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无穷的隐患。 越来越多的女青年在长期失业,就业无望的困境中,将婚姻用于交易、或傍大款、或远嫁异乡,或做“二奶”,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必然导致婚姻质量的普遍下降,各种婚姻纠纷,家庭官司司空见惯,多如牛毛。重婚、纳妾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女性作为最终的受害者在饱受经济不能自主的痛苦的同时,还要带着情感上的累累伤痕去面对未来的生

12、活,因就业引起的女性社会地位下降,继尔导致家庭、婚姻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整个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和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 6、妇女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及其与现实的脱节,无法为妇女就业铺设平坦的大道,也是造成女性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妇女就业劣势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多方面深受影响还体现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业主对国家制定的女工劳动保护、女工禁忌劳动范围等缺少了解或根本就无视其存在,缺少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的意识。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往往以女工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突出表现在: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女性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加班不加薪

13、;加大工作强度,使员工超负荷劳动;惩罚性扣克工资,借故减少雇工的收入;低报酬招聘,男女同工不同酬;随时解雇,不签定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即换新人;违规作业,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而不告知;拖欠工资或工资不兑现等。一些企业任意提高录用女性劳动者的标准,同等条件下录用男性而拒绝女性,对女性身高、相貌要求挑剔,甚至要求女工在录用期保证不生育等。有些企业将女工劳动保护和妇女保健等开支一减再减压到最低,甚至缺乏起码的卫生保健条件和设施,女职工哺乳期休长假工作岗位无保障,企业中托儿所、哺育室少,女工极不方便,影响工作和生活,使得女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影响女性就业因素分析 1、历史分工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14、统的妇女角色是单纯的家庭角色及由此而产业的其它家庭角色,如母亲、妻子等。女性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履行的义务亦都围绕着家庭,无须走上社会,担当社会角色,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期望就是“贤妻良母”。而现代社会的女性因妇女解放而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扮演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承担家庭和社会双重责任。女性在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独立的同时,也饱受了双重角色冲突之苦,尤其是已婚职业妇女在精力、时间、情感、体力等方面不堪重负,很多职业女性在面临事业和家庭矛盾时,往往难以抉择。“上海市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时,56%的女性不知如何选择,267%的女性选择牺牲事业,138%的女性选择牺牲

15、家庭,625%的女性希望能兼顾事业与家庭,这就意味着女性将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或由此而可能产生的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等。因为尽管男性也承担着双重角色,但男性的角色间冲突并未发展到使其为之困惑的严重程度,而很多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男性本位社会对两性社会角色的价值评判,对男性社会成就需求远高于家庭成就需求,从而对男性的家庭角色持宽容、忍耐和无奈的态度,心甘情愿地挣扎在社会与家庭所带来的双重重负下,独自品尝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在社会转型期,女性角色冲突又有其新的特点,面对人才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妇女一方面因自身素质较低而择业期望值过高形成冲突,另一方面女性因双重角色的拖累而无法

16、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加上女性特有的两个工作效率低谷期即育儿期和更年期,使得很多女性自暴自弃,甘心在家相夫教子、不求上进,在愈来愈激烈的择业竞争中退避三舍,失去竞争力。而那些想要兼顾双重角色的妇女,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据调查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承担了81%的洗衣服,74%的整理房间和照料孩子,66%的购物、买菜、做饭等。这种由妻子承担全部或大部分家务劳动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家庭的分工结构,直接影响了妇女的职业表现,使妇女并不实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传统的家庭角色直接影响妇女的就业动机,使得以家庭生活为定向的职业妇女对职业社会的参与客观上有所限制,而主观上消极无奈,因而无法与男性在职场上一争高地,相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